郭振綱
將高校的研發成果轉化成高價值專利,進行推廣應用,這不僅關系到發明人的利益,也關系到企業利益、行業的轉型升級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據《光明日報》8月21日報道,今年以來,記者在山東、湖南、四川多地采訪時發現,許多高校的高價值專利成果成功實現了轉移、轉化,結果令人欣喜。不過,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一些高校的專家表示,相較于我國高校擁有的幾十萬件有效發明專利而言,成功轉化的案例仍是鳳毛麟角。高校不少高價值的專利成果仍處于沉睡狀態,亟待喚醒。
高校云集了我國眾多的高科技人員和研發團隊,是我國科研的“富礦”。近年來,在國家鼓勵創辦研究型大學的政策指引和支持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動下,高校的重大科研成果不斷涌現,有的彌補了一些領域的空缺,有的則站在了世界科研領域的巔峰。這些重大科研成果,有一些已經成功轉化,在國家經濟建設和其他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仍有相當數量的科研成果“藏在閨中”,沒有得到開發利用,這無疑是一種浪費。
相關統計和研究顯示,凡是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為高價值專利,并且運用到產業發展中的,都有一個明顯特征,那就是研發團隊重視專利申請,知識產權部門重視價值轉化,政府相關部門在其中積極牽線搭橋——在一定范圍內形成了產學研鏈條開發、轉化、轉移的“無縫對接”。反之,那些雖然價值高,但依然“藏在閨中”的科研成果之所以無法轉移、轉化,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產學研轉移、轉化的鏈條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脫節或者說梗阻。
產學研鏈條脫節,造成有需求無平臺,有平臺無專利,有專利無承接單位。不是企業缺錢,而是有錢買不到合適的專利,有愿望沒有合適的渠道;不是高校不愿意拿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而是普遍缺少擅長專利運營的專職知識產權管理人員;不是知識產權部門不重視挖掘轉化,而是缺乏推動轉化的平臺;不是政府部門不積極牽線搭橋,而是有些機制不健全,傳導不暢通;不是轉化無市場,而是市場服務不及時,價值評估不權威。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