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
央行近日發布《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稱,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要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要把主動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金融安全已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防控資產泡沫,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今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集體學習后,7月中旬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頂層設計。
金融安全已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最典型的表現是,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危害性以及宏觀審慎管理,防“黑天鵝”(寓意小概率事件)“灰犀牛”(寓意大概率事件)等金融領域深奧的專業性知識和術語,本來是金融學者和從業人員們的專有名詞,現在卻已成為普通老百姓的談資。
在人們的印象中,金融風險一般數十年一遇,或主要是局部風險,與一般人關系不大。那么,為什么今天如此引人關注呢?
這其中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一是現代經濟體系金融化程度越來越深、領域越來越廣,金融已成經濟的核心之一,并被視為一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二是金融風險甚至金融危機發生的概率越來越大,一旦發生,就有可能出現“經濟海嘯”,這一點讓人心有余悸。為此,各個國家無不將金融安全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防控金融風險極具現實意義。總體來看,我國金融形勢良好,金融風險可控。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不容小覷,金融領域的風險點多面廣,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危害性強,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對金融領域的各類風險苗頭,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置若罔聞。
值得注意的是,繼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中提到“灰犀牛”之后,7月27日中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財辦的官員還明確列出了目前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五大“灰犀牛”,包括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國企債務杠桿、地方債務以及非法集資的問題。中央這種不回避當下中國經濟風險點的做法,令人欣慰。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