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有效解決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痛點問題,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寵兒。這樣一種便捷的交通工具,有時候,到了熊孩子手里就成了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玩具……2017年3月,上海的一名11歲男孩在使用ofo共享單車過程中與客車相撞身亡。近日,男孩父母將肇事司機及車輛所屬的汽車租賃公司以及相關保險公司、ofo運營方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索賠878萬元,并要求ofo公司立即收回所有機械密碼鎖具,并更換為更安全的鎖具。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其中大多數人表示這樣的家長簡直是新型的高代價碰瓷、新世紀甩鍋俠,受到了滿滿的嘲諷。據了解,這個孩子是找到了一輛可以直接解開機械鎖的ofo單車,直接上路才發生的慘劇。事后,根據交警部門的認定,該男孩未滿12周歲,騎著自行車在道路上逆向行駛,且疏于觀察路況,未確認安全通行,負本起事故主要責任。這也正是這對家長遭受如此鄙夷的原因:家長自身沒有履行監護人職責在先,且主要責任在于自家孩子,現在卻提出了如此高的賠償,甚至把第三方也拉進來成為自己的索賠目標。
可是,不妨換個角度想想,這對父母無論提出了多少數目的賠償金額,哪怕是一個億,這都是法律允許的,是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利,而賠償金額是否合理,法院自會依法給出判決。如果積極利用法律賦予自身的權利都變成錯誤的話,那我們就不是受文明教育的現代人了。
我們不必先急于探求高額賠償背后的目的訴求,客觀上,共享單車發生的慘劇和它的弊端,確實因為這件事的熱度而被大家更廣泛知曉了,這有助于讓共享單車不斷去完善,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因騎共享單車發生的意外事故多達18起,其中6人不滿12周歲。我們可以看到,年齡不滿12歲使用共享單車而發生意外的孩子占據的比例非常大。這一點足以引起警覺:這不是孤例。為什么?產品本身有什么缺陷?
作為監護人,照看孩子是父母的職責。但是不管什么樣的家庭,沒有監護人能做到全年365天,每分每秒都讓孩子處于自己的監護之下。加上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以及對安全意識的缺乏,一旦脫離監護人的視線,難免做出危險動作。就像上海的11歲男童,直接騎上了共享單車。而在這種情況下,共享單車自身,成了能夠阻止慘劇發生的一道重要防線。共享單車既然是提供服務的一方,那么它應該保證的,就不單單是自行車本身車胎有沒有氣、剎車好不好的事,連同如何確保不被非法使用和不安全使用的問題,也應該是共享單車提供方考慮的方方面面。
作為服務于大眾的企業來說,共享單車能共享的不單是方便,更多的應該是安全。確保企業提供的是一個沒有明顯紕漏的產品,這是關系公眾利益和安全的大事。基于這一點,不妨把“878萬索賠”一案看作一次公益訴訟。這在共享單車已經成為城市交通重要組成部分的今天,并不是一個虛妄的高蹈之語,而是避免下一次悲劇發生的迫切現實。
[責任編輯:葛新燕]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