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印店神論文”背后的鄉土社會動力
逢畢業季,一篇“為何學校打印店老板多是湖南人”的北大博士“神論文”,再度在網上火了起來。北大博士馮軍旗10年前在《新化復印產業的生命史》論文中,關注到各地打印店里總有湖南口音的現象,從而發現湖南新化縣輸送到祖國各地的打印復印軍團占據了全國市場份額的85%,在這背后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業擴散型經濟”——以親戚、師徒、同鄉關系相互支持并競爭,血緣、地緣和地方文化在發生著決定性作用。(詳見“新華每日電訊”6月26日微信公號)
網友圍觀的重點,在于北大博士選題的“奇葩性”。但是,認真研讀內容就會發現,貌似奇葩的選題背后有非常值得挖掘的深刻命題:在鄉土社會依然占據絕對比重卻不斷被沖刷、式微的當下,我們不能簡單用現代性來描述社會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公序良俗、血緣地緣、鄉土文化,仍然是很多農民個體在外出發展之時抱團抵御風險、超越心理恐懼、借力獲得機會的重要力量。
以現代性為主導的社會發展理論,容易把社會假想為陌生人之間的契約規則,容易簡單否定以血緣關系為代表的傳統親情的作用,從而忽略這種力量的存在。但在社會實際運轉當中人們會發現,“陌生人社會”并沒有完全到來,在個體的選擇上,因為階層的弱勢、資源的稀缺、安全感的匱乏,相對底層的群體更愿意相信親情,更習慣于抱團尋找機會、抵御生存風險。
女博士黃燈在其著作《大地上的親人》中,詳細描述了婆家、自己家、外婆家所在的三個村莊家族的人世浮沉,動情而且真切,曾在網絡上引起強烈反響。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強烈的感受:書中記錄的底層村民,進城打工、養家糊口基本都是靠親戚關系、老鄉關系邁出了第一步,在打拼過程中互相依靠,互相借力,形成了一個命運共同體。否則,他們完全不敢只身去面對這個社會,充滿不確定性,充滿不安全感,稍稍遇到挫折,便無法立身。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都是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