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大學生輔導員吐槽稱,被學生的“幼兒園問題”搞得哭笑不得,比如“飯卡掉廁所里了怎么辦”“室友不講衛(wèi)生怎么辦”“在醫(yī)院怎么找到醫(yī)生”……解決這些問題是基本的生活能力,無奈在一部分大學生那里,卻成了攔路虎。
其實,本該斷奶卻沒斷奶的問題,不僅大學里面有,在不少年輕家庭中也常見。比如,不少“80后”“90后”明明結了婚,卻依賴父母打掃衛(wèi)生、洗衣做飯、收拾家務,讓小家庭不獨立,大家庭受拖累;小兩口一吵架,第一個念頭不是夫妻溝通、化解問題,而是打電話“各找各媽、各求外援”,把兩個人的問題變成了兩個家庭的沖突……這些沒站穩(wěn)自己腳跟的小家庭,一旦有了孩子,勞累辛苦再加上育兒、代溝等沖擊,往往讓三代人都很受傷。
應該承認,相較上一代人,當代年輕人獨立意識更強,心理成熟也更早,很多人從大學乃至中學時代起,就獨自面對學習和生活的挑戰(zhàn)。但同時也不可否認,部分年輕人的確存在基本生活能力不足的問題,這背后有著復雜的成因。比如有些獨生子女的“心理哺乳期”比較長,對父母存在依賴心理;學業(yè)、事業(yè)壓力大導致無暇他顧;家庭結構變化帶來的老人溺愛,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轉(zhuǎn)型的結果。人們在吐槽和指責的同時,也應當深入這些因素背后,幫助年輕人盡早“斷奶”。
從家長的角度,“不忍”是導致一些年輕人無法斷奶的客觀原因。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不忍孩子勞累,要求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其他事情都不用操心”,在生活上給予過度照顧,忽略了對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也容易讓孩子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影響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從年輕人自身的角度,也存在不想干、不愿干的主觀原因。很多人長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舒服懶惰慣了,既缺乏干家務的能力,更沒有干家務的興趣。
父母對子女的愛,應該體現(xiàn)為勇于放手。有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將不斷目送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養(yǎng)娃一生,的確如此。從在懷中須臾不離,到蹣跚著掙脫母親懷抱;從哭鬧著不去幼兒園,到青春期對外面世界無比憧憬;從獨自一人赴外地求學,到組建小家、生兒育女……這是人生的規(guī)律,不僅飽含父母“養(yǎng)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的牽掛,更是一個人漸漸具備獨立生存能力、可以自立于世的體現(xiàn)。
母乳雖好,但久不斷奶,也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所以,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長遠。孩子終有離開父母的一天,你終究要目送他闖蕩世界的背影,你是希望他被照顧得像溫室花朵卻不知如何應對外面風霜,還是希望他有生活能力傍身,不管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從容應對?所以,該斷奶時當斷奶。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13日 05 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