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兩會接近尾聲之際,一篇名為《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員的自白:我為什么選擇離開》的文章,點擊量破了10萬。文章作者從北大本碩博畢業后進入中科院北京某所工作,最后,卻因為買房、子女入學等現實問題,含淚告別中科院,轉戰南京某高校。
毫無疑問,離開北京時,這名科研人員滿含著不舍和無奈,高高在上的房價,子女入學等諸多現實問題,都是他逃離北京的理由。雖然生活總是充滿艱辛,但在普羅大眾的眼里,青年科學家們無論如何都不必為“柴米油鹽醬醋茶”太過憂心,畢竟學歷和以及所從事的工作足夠令人羨慕,如果因為他們都因房價過高而選擇逃離,豈不說明北京的人才正在外流嗎?一出唱衰北京的大戲或許就可上演。
然而,類似場景多少有點眼熟,當逃離北京成為一種口號,輿論界似乎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北京”人要逃離北京,北漂要逃離北京,有錢人在霧霾天還要逃離北京……總而言之,能逃離的都要逃離,富人要逃離,窮人要逃離,倘若照這樣的逃離方法,用不了多久,北京不就成為一座空城?然而,事實上卻是,北京依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城市。近五年以來,雖然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長速度均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但是相對其它城市而言,北京在政治、經濟、教育、醫療等諸多方面擁有優勢,更多的恐怕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你選擇了逃離,就有人選擇了進京。所謂的逃離或者留下,不過只是權衡利弊的一種選擇,既不必那么悲情,也不必帶有神圣的意味。
就北京而言,其作為資本流入的高地,生活成本比較高幾成必然。于此同時,人們的收入也比較高,在“中國最容易賺錢的十大城市”排名中,北京仍舊排名榜首,也就是說在北京賺錢比較容易,所以,你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矛盾現象:一方面人們抱怨房價高,生活壓力大,要逃離北京;另一方面卻是進京工作的人依然很多,有高層次人才,也有普通打工者,房價的高漲并沒有遮蔽人們對北京熱情,首都的魅力依在。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繁華都城的房價似乎從來都不曾低過,“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長安是何等氣派,對待外來人口也足夠寬容,但即使如此,大詩人白居易存了十年錢卻依然買不起房。宋代的開封繁華富庶,歐陽修從二十一歲進京,一直到三十八歲也沒有能夠買得起房。總之,在都城買房不易,生活也不易,既有經濟因素,也有人口因素,然而都城的魅力足夠抵消種種不易,讓人們“深情望都城”。
現代社會,北京作為特大城市,常住人口已經突破2000萬,有限的資源與膨脹的人口所造成的結果,必然是競爭異常激烈,工作生活亞歷山大,如果不能夠賺更多的錢,擁有更好的教育,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離開也只是常態,畢竟人才流動屬于完全正常的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城市對待人才的態度應是敞開胸懷,盡可能為他們發揮才能提供機會。作為個人,逃離或者留下都是自由,世界那么大,在哪兒不能生活,只要合適就好,何必那么悲情?!
[責任編輯:李帥]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