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沒了錢還在”,目前問題可能還不是十分尖銳,但發生機率會逐步增大。這筆錢不能就此休眠,更不能成為互聯網公司的財產。
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有支付寶、余額寶、微信零錢、財付通等之類的賬號,直通他們的財富倉庫。然而,網絡形態存在的錢財,很可能因主人發生意外而被遺忘。近日,有網友表示了這樣的擔心,“我支付寶有7萬多元,微信有2萬多元,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這些錢會被怎么處理(我的家人并不知道這筆錢)?”(《揚子晚報》9月21日)
隨著互聯網對經濟的深度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把資金放在網上。這種網絡財產,還不是游戲裝備等純粹意義的虛擬財產,而對應著真實財產;ヂ摼W公司一般規定如果長期不使用的賬戶會被注銷,這意味著個人網絡財產很有可能被“充公”。
“人沒了錢還在”,目前問題可能還不是十分尖銳,但發生機率會逐步增大。這筆錢不能就此休眠,更不能成為互聯網公司的財產。
實體銀行里也存在這種情況,但一般都有應對機制。比如說,銀行每年都有一些“休眠賬戶”,內有或多或少的資金,有的賬戶有第二聯系人,銀行可以聯系上,或者允許當事人的親友拿著銀行卡來查詢。網絡平臺的“休眠賬戶”問題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解決。
針對“休眠賬戶”,應該建立定期公布制度。正如專業人士建議的:“里面超過一定的金額,平臺提供方應主動聯系當事人,或者定期公布!背酥,還應建立公開查詢制度。在實名制下,“休眠賬戶”對應著一個個具體的人,賬戶一般都與銀行卡聯通;ヂ摼W公司應該允許并且支持賬戶主人的親友憑借一定手續進行查詢。如果查出“錢還在”,應該通過一定的程序及時返還。
有些實體銀行是很好的榜樣。比如,瑞士銀行向來以嚴格的保密制度著稱,但在今年上半年,瑞士立法機關修改了有關銀行內“被遺忘”的資金的相關法律條款。瑞士銀行為此打破“保密”制度,在網上公布了一份約2600人的名單,希望為那些“遺忘的存款”找到主人。這種對用戶負責的態度,值得銀行、互聯網企業學習。
“人沒了支付寶還在”并非杞人憂天,未來所有人不得不面對這一問題。無論是從對用戶負責的態度,還是從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角度,都應該在立法層面上重視這一問題。當然,用戶也應該改變傳統觀念,養成“留遺囑”的自覺。(喬杉)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