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日前揭曉,第一名有些出乎意料,選中了形容中國赴日游客熱度的“爆買”。不過,從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和媒體曝光的頻率來看,這樣的結果也在情理之中。
2015年,中國大陸公民出境游人次估計將實現16%的增長,首次突破1.2億。出境游人數和購買力連續3年蟬聯世界第一。光是赴日本的游客,人均購物就超過了17萬日元(約8900元人民幣)。這樣的消費景觀,用“爆買”來形容,本是相當貼切。
但是,細細思量,“爆”字在漢語和日語中均有突然、猛烈等意義。有日本媒體指出,在日語中,“爆彈(炸彈)”“爆擊(轟炸)”“原爆(核爆)”等都會帶來負面聯想。除此之外,很多當地媒體針對“爆買”跟風炒作,想方設法去拍攝有強烈沖擊力的畫面。在一些報道中,記者甚至會專門挑選那些大額消費的中國人采訪,給人一種大多數中國游客都是“一擲千金”的錯覺。
“爆”并不能涵蓋中國游客行為的全部特征。中國赴日游客中,很多都是普通百姓。有些游客,中午靠一枚雞蛋、一包方便面果腹;有些游客,奢侈品一眼都不看,買的都是物美價廉的日用品;還有一些游客,會早早起來逛早市,操著快譯通砍價……他們構成了中國赴日游客中的另一面,卻很少被日本媒體更多關注。
“傳播泡沫”造成的印象,極容易在破滅后傷害真相本身。已經有日本人開始反思給中國游客貼上的這個標簽。日本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爆買”這個詞并不高雅,用來形容中國游客不合適,應該找到一個好的詞,取代“爆買”一詞。東京街頭的普通民眾也表示,“令人感覺看到什么就買什么,沒有什么好的印象”。而《東京新聞》的社論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從“爆買”這個詞中,容易感到日本對中國“傲視的目光”。
無獨有偶,韓國也出現了一個流行語“游客”,發音就是中文的“you ke”,特指中國游客,同樣成為報道中常見的詞匯,可以不加注解就在新聞報道中出現。相比起來,“游客”一詞更顯客觀,直譯中文則顯出親切和接納。在韓國網站上搜索這個新詞,結果都是如何招攬中國游客的信息,反省中國游客再次來韓比例不高的原因等等。
當然,“游客”前面也會有“出手豪氣”的定語,只是相比起來,韓國人更理解這種行為。多位韓國朋友毫不諱言地告訴筆者,20多年前韓國人出國購物也是大包小包往回搬,將心比心,現在中國游客如此并不意外。況且買的東西也并不都是買給自己,更多是為了親友代購的禮品。將其籠統稱之為“爆買”,言過其實。
德國哲學家、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特指出,“無論在單個的詞里面,還是在連貫的言語中,語言都是一種精神行為,是一種真正的精神創造活動。而在每一語言中,這種精神行為都具有獨特性!蓖瑯邮敲枋鲋袊慰停煌瑖覅s出現了兩個不同的流行語。這些文化上的思維方式差異,很值得中國游客們去細細品味和思考。(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