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推進、政府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飽受民眾詬病的政務服務窗口“門難進,臉難看”的問題已有明顯改善,但“事難辦”的矛盾依然突出。針對這一現象,上海浦東新區最近推出了名為“政務服務窗口無否決權”的改革新舉措——一線服務人員受理各項業務時,只能說“行”,不能說“不行”。
細讀相關報道就不難發現,上海浦東新區的這項改革是建立在充分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的,而且有關部門對改革試點工作如何推進,也有周密部署、具體指導。這項改革目前已收到良好成效,待時機成熟后,應在更大范圍推廣。
政務服務窗口是民眾感知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但很多人對于窗口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質量并不滿意。在各大論壇和微博,關于政務服務窗口的吐槽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工作人員經常“一問三不知”或“踢皮球”。有時工作人員輕描淡寫地拋下一句“不行”,去辦事的人就得反復折騰,或根本不知下一步該怎么辦。
正因為上海浦東新區事先通過專題調研摸清了民眾的訴求,“政務服務窗口無否決權”的改革探索,才表現出了極高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按照改革要求,政務服務窗口對于民眾提出的辦事訴求,即使不能立即受理,也不能以 “不知道”隨意敷衍,而是要站在服務對象的理想,給他們指路、提供建議。
“政務服務窗口無否決權”的改革,充分體現了政府工作改革中的服務意識。政務服務窗口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衙門”,而是竭誠為民眾提供服務的便民、惠民平臺。從過去動輒拿“不知道”“不清楚”當擋箭牌,到如今主動發現新情況、新問題,主動為民眾提供決策參考和建議,政府部門也在改革中獲得了形象加分。
“政務服務窗口無否決權”的改革,也有助于打通民生領域的“中梗阻”。政府工作人員一句不加解釋的“不行”,就有可能扼殺一個創業項目;反之,一句耐心的指導,一句積極作為的請示,就可能給下一位“馬云”掃清路障。從距離民眾最近的政務服務窗口開始改革,能避免中央的好政策卡在“最后一公里”。
無論是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還是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便利化環境,都需要對當前工作中民眾意見比較強烈的問題進行改革。從政務服務窗口開始改革,不僅能直接增強民眾獲得感和企業感受度,更能從一線需求中找到創新的靈感、改革的線索。我們樂見上海浦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政務服務窗口無否決權”試點,也希望其他地方也能結合自身實際,在時機成熟的前提下積極跟進。(蘇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