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不等于放縱;放開了管制,就要跟上去監管。專車平臺未來的良性發展,政府的他律、行業的自律、消費者的監督,一個都不能少。
萬里長征,終于邁出第一步。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發放第一張“專車平臺資質許可”,滴滴快的正式成為獲得國內、乃至全球“專車首照”的網絡租車公司。毫無疑問,這一刻來之不易,值得那些熱愛自由、敬畏市場的人奔走相告。但在同時也要看到,出租車市場上的堅冰只融化了一個角落,海平線下的“壟斷冰山”可能比想象的更龐大、更阻礙步履維艱的改革者。
畢竟,相比中國最發達城市的專車幸運兒,不少地方還在視“網絡打車”為洪水猛獸,千方百計“釣魚”、設套,把專車當黑車來狠打;畢竟,震驚全國的山東“專車第一案”,千呼萬喚仍未拿出一紙判決;畢竟,對于專車問題的權威官方表態依舊失聲,全國性的法律法規依舊難產。如此痛的領悟告誡我們,道理不難理解,難以搞定的始終是利益的羈絆。大家需要且行且珍惜。
規律與利益的辯證法,在出租車市場的反壟斷戰役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誰不知道競爭帶來活力,為什么攬著發牌照、份子錢就是不愿撒手?誰不享受滴滴的便捷、不用再在風雨中苦等的酣暢淋漓?利益面前,每一步改革都注定走得不易。
然而,上海的“專車首照”昭然宣示: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萍歼M步到一定程度,便會觸發“技術爆炸”,呈現互聯網打車的全新范式;權利蓬勃到一定時機,量變自然生成質變,便民利民的市場化路徑正悄然延伸開來。明智的治理者都清楚,都不會同市場經濟、同客觀規律掰手腕,只有順應規律與民意,才能敲碎冰山重重、舒展萬里波濤。
也要看到,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規則經濟。放手,不等于放縱;放開了管制,就要跟上去監管。這次,“上海模式”對平臺、車輛的資質都有明確要求和準入條件,不是誰都能“任性注冊”,另外乘客投訴渠道、消費者保護機制,也將迅即跟上。人們常說,萬無一失,一失萬無。一次偶發的事故,都會讓新生事物毀于襁褓之中。更何況,市場總有失靈時。專車平臺未來的良性發展,政府的他律、行業的自律、消費者的監督,一個都不能少。
“上海模式”的蝴蝶效應,應當很快就將看到。正如有關負責同志所言,大城市的交通管理從來都是世界性難題。喜聞樂見時,更是責任清醒時。交通領域的移動互聯創新,腳步永不停歇;“互聯網+”的紅利釋放,需要政府與市場各司其職,久久努力。(洪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