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進入深水區,阻力增加,難度增大,任務越來越艱巨。實際工作中,卻仍有個別地方、個別部門抱著“等靠要”的思維,一味喊困難,片面強調阻礙發展的客觀因素,無視自身不足的主觀因素,只想著向中央要優惠扶持政策,自己不肯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肮馍焓植粍邮帧,不但造成工作上的被動,也嚴重阻礙了改革在基層的推進。
例如,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反映建設用地短缺,導致一些投資項目遲遲不能開工,建議中央完善占補平衡、占優補優的土地利用政策。雖然這些建議有一定價值,但不容否認的是,地方在盤活存量上下的功夫遠遠不夠足。根據審計數據,有的省份上千公頃建設用地處于閑置狀態,一方面喊地不夠用,一方面有地不用,這種現象值得反思。
再有,有些工業結構占比較高的省份,最近兩年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放緩,一些地方的干部仍固守舊思維,片面強調本地國企包袱太重、傳統行業人員再就業難等老問題,缺乏主動意識和創新意識,只希望中央利好政策更多向本地傾斜、補助資金更多向本地傾斜。在這些“光伸手不動手”的地方,主動出臺的改革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少之又少。
深化改革任務艱巨,地方領導要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唯GDP不是不要GDP,反對只講速度不講效益不講環境保護,但不是不要速度。如果速度滑出合理區間,全局就會出問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不是停下來“檢修”,而是在發展中調整,既要保持定力,堅定調結構轉方式,又要保持合理安全的速度。
實踐證明,也有許多地方迎難而上,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積極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先動手”使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升級的良好態勢。有的地方在一些重大規劃、重大項目上,保持競進狀態,因地制宜提前謀劃、提前準備、提前動手干;有的地方采取壓茬式工作法,不等不靠,先行一步,深化改革再加碼。事實證明,這些積極主動作為的地方,改革落實效果更好,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
做足應對困難的準備,樹立奪取勝利的信心,以奮發昂揚的姿態推進深化改革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才能抓住機遇期,真正把深化改革落到實處。(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