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高考成績6月25日出爐,榆林文科頭名花落該市華棟中學邢××。邢××2009年以投親名義,將戶口從山東鄄城遷至榆林市榆陽區,落在華棟中學校長李錦成名下,李錦成為其“舅父”。但實際上,雙方并沒有任何親屬關系。(《華商報》7月8日)
如果邢××不是今年榆林的文科狀元,網上大概不會出現舉報,其與李錦成的真實關系也不會被曝光。雖然當地教育部門調查后稱,該考生符合“在陜戶籍學籍滿三年”的規定,不屬于高考移民,但仍難打消各方質疑。
“高考移民”是指部分考生為了達到上大學或上好大學的目的,向錄取分數線較低、錄取率較高的地區流動。這對流入地考生顯然是不公平的,某些省份戶籍、學籍制度管理不嚴給了某些人以可乘之機,內蒙古等少數民族省份的“高考移民”現象相對比較突出。
邢××到底算不算“高考移民”呢?榆林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考生只要符合“雙三”條件,即在榆戶籍和學籍均滿三年,就滿足參加當地高考的資格,不算高考移民。盡管邢××看上去似乎符合這一規定,可她并未在榆林上高中,而是在西安一所中學就讀。可見,其學籍與上學事實并不符,很多“高考移民”就屬于這種情況。
邢××被指“高考移民”,戳破了當地教育管理的漏洞,即只重視考生學籍檔案,卻不重視上學事實。當地教育管理部門不僅日常管理中忽視學生的上學事實,調查此事件時也忽視了此事,這究竟是“懶政”還是有其他原因?
此次事件也戳破了當地戶籍管理的漏洞。邢××的戶籍信息顯示,華棟中學校長李錦成是其舅父,事實上他并非邢××的舅父。李錦成名下至少有三名外省籍學生落戶,這種現象是否正常,有沒有其他交易?
另外,榆林教育管理部門稱,對于戶籍來歷和真假無法作出判斷,自然所謂的戶籍審核就是一種形式。如果教育部門與公安部門聯網或協作,戶籍審核無疑就不會流于形式。(張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