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岡中學曾被譽為高中教育“神話”,高升學率、高獲獎率給這座位于鄂東大別山區的城市帶來無盡的榮耀。上世紀90年代,黃岡中學老校區150畝校園成為熱門旅游景點,無數人前來取經。但隨著高考改革、新課標改革、奧賽與高考脫鉤、高考試卷分省命題等政策的相繼出臺,黃岡中學的優勢漸失。據統計,1999年后,黃岡中學再未出現過省狀元,2007年后,也再未在國際奧賽上拿過獎。(4月6日《長江商報》)
對于黃岡中學,上個世紀80、90年代參加高考的人,可謂如雷貫耳,不但市場上有鋪天蓋地的“黃岡密卷”、“黃岡秘笈”之類書籍出售,無數老師更奉之如圭臬,不管“密卷”“秘笈”是不是真的,先要求學生們買來做完再說。因為一個事實擺在那兒,人家那兒不但是出省級“狀元”的地方,更讓人羨慕的是,除了考上被定位為重點大學的學生外,每年考上人人向往的中國最高學府——北大、清華,更是人數不少。相比于一般中學,數年都沒個學生考上北大、清華,這份“神話”還真的不得不信。
然而,“神話”是怎么出現的呢?來自報道的信息告訴人們,根本一點就是:集中優質生源。“黃岡神話”始于1979年,當時高考制度恢復不久,黃岡中學在全地區擇優選拔了23名學生組成“尖子班”,高考成績讓人驚詫:所有學生全部考入重點大學,并囊括了當年湖北省總分第一、二、三、五和第六名,僅失第四名。自此,不但“神話”產生了,還愈演愈“神”。
曾和不少在名校任教的老師聊過一個有趣而嚴肅的話題,假如各級名校沒有“掐尖”,沒有到處挖掘名師集于一校,沒有集中縣內、市內甚至省內的優質生源,開辦名目繁多的“XX班”,那么在高考和各類競賽中,學校會有那么多驕人的成績嗎?他們幽默地回答:好智力(孩子)教不壞,“調皮”的(孩子)看個人。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校、老師的引導很重要,這是常識。然而回味和老師們的聊天,也許會看出,現在所謂的一些名校,其實是某些人拿在手中利用的一把“政績牌”,而不曾想到底何為名校,又該怎么評價名校。事實就這么告訴人們,一些地方依靠曾經的歷史名校在大打“經濟牌”,比如炒作大家周知的“學區房”。所以到今天,他們還要大打“名校牌”。
一所學校是否名校,能否成為人人向往的名校,一靠文化積淀,二在名人輩出,而不在于對師生資源進行“擇優掐尖”。我們樂見,隨著高考改革系列重大舉措的實施,曾經的“黃岡神話”不再出現,這是基礎教育轉向、教育資源走向平衡的一個好事情。可據報道,為重振“黃岡雄風”,黃岡中學所在地的政府部門將采取眾多措施——從今年起,在黃岡所轄地區,各地禁止單獨提前招生,禁止截留生源,禁止干涉學生填報志愿,嚴格控制優質生源流向市外,維護正常招生秩序,切實保護好黃岡的共同利益。
不知道來自當地教育部門有關人員口中的這一“共同利益”所言到底意在何處,但至此,人們不能不得出一個結論:如此“擇優掐尖”,又一個“神話”或將再現,它讓人們憂慮:在教育改革已走向深入的今天,在很多地方,對于教育發展,對于具體的學校建設,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顯然還有很多東西沒扯清,比如教育的均衡發展,比如對學校的科學評價。
如果以黃岡中學的“重振雄風”進行解剖,真正的問題恐怕在于,當前的教育評價體制確實在某些方面“病”了。無論歷史還是現實,名校從來就是喜歡制造“神話”的地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之于教育界,尤其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是否該有某種深刻反思呢?(肖應林)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