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一到家張女士就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紅包,開始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她有些尷尬,一位孫輩的小孩子嫌錢少,竟然把錢退了回來。“我真是沒想到,50元錢應該還可以吧。”張女士說,“很尷尬,還有點生氣,又不好說什么,心情很復雜!
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F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它飽含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愛,祝福他們快樂度過新的一年。然而,這一美好的習俗,近年來卻慢慢在變味,有不少人把壓歲錢當成了面子錢。
“物價上調,壓歲錢也要跟著上漲,100元、200元早拿不出手,起碼都得500塊!贝汗濋L假來臨,壓歲錢“消費”再次困擾上班族。近日一則視頻火爆網絡,受訪者提及,壓歲錢“起步價”已為500元,這讓不少網友感同深受,也成為熱議話題。對于不少人來說,年終獎還沒捂熱就要變成壓歲錢,確實感覺“壓力山大”。如今壓歲錢支出正在“被增長”,為了面子被攀比,為了買路被作為行賄......
據《南京晨報》對30位換新鈔公眾隨機調查發現,有六成公眾明顯感受到壓歲錢支出在增長。其中,約一半的被訪者認為,增長速度還比較快。其他三成公眾表示,壓歲錢的支出與去年相同。僅有一成人表示,因個人工作收入的原因,壓歲錢支出做適當的減少。八成公眾明確表示,壓歲錢已成了春節重要的人情支出,并感覺到“壓力山大”:有人認為如親戚給自己孩子包的壓歲錢漲到了600元,自己再按原數額給就不合適了;更有一位年逾七旬的南京老太太,大年初一帶著一大家子人,背著數十萬元現金買了黃金給孫輩們作壓歲錢,這樣春節已失去了年味中的童趣和人情味。
不過話說回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壓歲錢也得跟著漲,這也是中國人熱情好客的本性使然,本無可厚非,畢竟是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往來。但新春之際,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過年給孩子壓歲錢為名,捕捉領導和相關厲害人員疼愛孩子的弱點,大搞“感情投資”, 放長線釣大魚,以情感人,達到事功倍的作用。值得注意,這種目的性較強的“壓歲錢”一般出手闊綽,起步價遠遠不止500元了,然而這種“壓歲錢”背后往往是權錢交易,因為這個社會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總而言之,給孩子的壓歲錢應回歸一種本源,不應成為大人們相互比拼財富實力,甚至是變相送禮的工具。此外,如果把壓歲錢數量化,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不利于孩子從小建立對財富的正確認識。壓歲錢何時返璞歸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