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減稅降費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部署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以公共產品投資促進穩增長調結構,決定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助力貧困學子和技能型人才成長。(2月25日 中國政府網)
扶持小微企業,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高頻率出現的詞匯,也是時常被李克強總理提及的關鍵詞。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一次將扶持小微企業納入到政策制定的核心議題上。
扶持小微企業,是促進公平正義、實現和諧發展,而它將可能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角色。最近,從新聞中得知,一些知名外資企業如優衣庫、耐克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低端制造業透支中國環境、資源的發展模式,走到必須要轉化思路前行的境地。此消彼長,和低端產業發展空間消減相比,第三產業的興起則成了另一道風景線。
在2014年經濟統計數據看到,包括服務業在內的第三產業在GDP的比重首次超過了50%,它為中國從投資找增長轉變成消費促進發展注入了強心劑。在這個領域中,代表著新興力量和未知因素的小微企業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從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來看,小微企業會吸附制造業消化不掉的優秀生產力,其中,大學生等青年創業群體最能異軍突起。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科教文衛人士和基層群眾代表的座談會時,為白手起家的90后CEO王銳旭點贊,就能點題到頂層設計者對于小微企業的強烈關注。
當然,小微企業的前行之路并非是一路坦途。它面臨的市場淘汰率和行業高競爭性是毋庸置疑。在這方面,政府要扶持小微企業,并不是要拔苗助長,而是放水養魚,從而給予他們更多的從失敗中站起來的機會。
政府簡政放權的舉措,工商登記“先照后證”改革,銀行為小微企業貸款助力……從國務院走出來的政策,無不是口惠實至。對小微企業持續的“走心”,并以此為工作點來用力,是政府的抓手重點。此次常務會議,更是做出了一道利好小微企業的“大餐”。
從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將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范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以內(含10萬元)擴大到20萬元以內(含20萬元);從2015年4月1日起,將已經試點的個人以股權、不動產、技術發明成果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投資的實際收益,由一次性納稅改為分期納稅的優惠政策推廣到全國;將失業保險費率由現行條例規定的3%統一降至2%。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創業創新的減稅降費力度,政府拿出真金白銀,把好鋼用到了刀尖上。而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我們要通過政府放權讓利的‘減法’,來調動社會創新創造熱情的‘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