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熱播,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其中,用兩集的篇幅還原恢復高考的歷史場景,更讓不少親歷者淌下熱淚。據說,那段時間,連跳廣場舞的阿姨都少了——對著熒屏回味青春去了。
一場50后、60后的“致青春”,也令80后、90后們跟著慨嘆不已。一年一度的高考,自那時起便成為國家“掄才大典”。現在不少學生視作仇寇的“分數”,在當時卻意味著一個公平的起點。想想那是一場多么生動的歷史大戲——壓抑良久的青年們從荒野草莽間出發,砸碎身份緊箍,仰天大笑出門去,走進一個能改變命運的考場。
被改變的,還有一個民族的命運。新東方學校的創始人之一徐小平在跑步機上看到該劇,恢復高考第二年考上大學的他,直看得“熱淚滾滾,汗水混著淚水浸濕了T恤衫”。去年,一部以新東方創業為原型的電影大火,名字叫《中國合伙人》。事實上,正是一部部青年創業史、奮斗史疊加在一起,合奏出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澎湃篇章。
我們常說改革釋放紅利,這便是真正的紅利。當年,包括恢復高考在內的改革,釋放了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和向上動力,成就了一個令人向往的青春年代。張海迪曾回憶當時的情景:“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熱情……到處都有背著書包的青年男女,書店、圖書館和各種夜校總是擠滿了人……”想知道一個民族未來的樣子,請看它當下青年的狀態,中國能有今天的發展成就,良有以也。
歷史厲害的地方,在于它能告訴未來。30多年后的今天,新一輪改革正在展開,它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激發出中國強大的內生動力,令整個社會再次活力奔流,激蕩成潮,涌動成一個更好的未來。但也應該看到,如恢復高考般皆大歡喜的普惠式改革,如今已無多大空間。面對“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改革要涉險灘,要啃硬骨頭,更講究“烹小鮮”的精準度,這更需要勇氣和智慧。
而這兩者,青年不缺,對信息時代的青年來說尤其如此:勇氣自不待言,它與朝氣從來不分;智慧就更顯豐沛了,除了來自傳承,更來自未來——靈動的青春,更能緊跟技術變革的新時代。
也是在這段時間,一項又一項改革方案陸續出臺,一個又一個發展難題正在破題。對風起云涌的改革無感,非青年所為。君不見,不論打破戶籍壁壘還是改革考試招生制度,不論深入反腐還是簡政放權,都是在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拆除利益固化的藩籬。契機正在改革中顯現,空間正在改革中釋放,不想讓其旁落、白白錯過,就要時不我待地干起來。機會,只會垂青有準備的人;未來,屬于改革的弄潮兒。(沐 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