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擠掉設官任職中的私人成分,讓官職恢復社會公器的本分,人脈關系才不至于動輒走偏,不會成為利益輸送的管道,真正體現(xiàn)正能量
近期,已退休的杭州市政府原副秘書長、錢江新城建設指揮部黨委書記王光榮,67歲的湖南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陽寶華,63歲的廣東省茂名市原政協(xié)主席馮立梅等多名涉嫌嚴重違紀或違法的退休官員相繼被查,成為備受社會關注的反腐新動向。專家分析,在職時積累下來的人脈關系已成為官員退休后牟利的重要資本(6月9日新華網(wǎng))。
反腐逐漸涉入深水區(qū),退休官員的臥榻難有以往的高枕無憂了。中共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連續(xù)查處貪腐的退休官員,折射出反腐除惡務盡的決心和力度。這一動向,讓民眾為之振奮,反過來,也對在職的官員形成了一定的威懾。懲治腐敗不存在時機、不考慮身份、不留有死角,這才是真正的全方位、零容忍。
在具體操作中,可從兩個方面著力:一方面,要像查處在職官員那樣,嚴查退休官員的貪腐行為。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因為退休,就意味著已經(jīng)平安著陸了,而是要依法依規(guī)行事,任何國家公務人員都沒有理由和借口讓自己置于監(jiān)督之外。不能給貪腐官員留下任何僥幸的空間,過度的寬容即是對腐敗的縱容。
事實上,查處退休官員來得已經(jīng)有些晚了。那些邊腐邊升的官員不僅在任內(nèi)獲得了非法利益,還要在退休后繼續(xù)不當享受,這有悖社會公平,其受到黨紀國法嚴懲,不僅沒有違背公序良俗,也是一種遲到的正義。以田學仁為例,從1995年至2011年,邊腐邊升至副部級,竟然腐敗潛伏了16年。
另一方面,鑒于眾多退休官員的牟利行為多是基于所謂的人脈關系,不妨從消除官員不正當人脈關系入手,規(guī)范官員的行為。
官員也是社會中人,其日常交往,包括執(zhí)政理事,并不是不可以有一些私人的關系,也不是不能有深入的交往,只是,這種關系和交往理應與公權力有一個明晰的界線,不應該混為一體。如果聽任人脈關系主導了官員的決策、行政,不僅人脈關系會淪為庸俗的關系學,官員本身也會因為這種過于直接的利益關系而沉淪下去。
有必要認真理一理人脈關系了。比如,改變官員任用中的人身、派系依附因素,擴大民意參與、民主推選,官員能不能任職、能不能升職,不能完全取決于上級的提拔,而是要取決于民眾的認可程度,接受民眾監(jiān)督。官員從事的是公眾之事,并非哪一家私事;職位也是公共職位,而非私相授受的物件,豈能成為聯(lián)絡感情的工具?
又如,還要盡快落實領導干部回避制度、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及抽查制度以及干部選拔倒查機制,通過嚴格的制度斬斷官員與各種社會關系的不當利益輸送,將其行為限定在公務的邊界之內(nèi)。這樣,就會盡可能減少官員與社會枝枝蔓蔓的勾連,很難將公權力作為交易的籌碼隨意出讓,人脈關系也可回歸到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
唯有擠掉設官任職中的私人成分,讓官職恢復社會公器的本分,人脈關系才不至于動輒走偏,不會成為利益輸送的管道,真正體現(xiàn)正能量。若想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進一步擴大信息的公開透明,讓官員接受民眾的監(jiān)督,使其不敢貪、不能貪、不愿貪。相應地,官員也才會有正常、積極、健康的人脈關系。(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