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互聯網后,每年高考第一天上午,各家都爭先恐后發布各地高考作文題,隨即則有業內外人士對這些題目評頭品足,幾天后,還會有各種各樣真偽莫辨的“滿分作文”“零分作文”不可思議地傳揚開去。
這些現象不表明全社會關心語文教育,實在是一年一度的高考,社會各界都能隨意評說兩句的,就是高考作文題了;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試卷也能說道說道的,極少。
我也關注高考作文,但經驗告訴我,每年網絡和媒體搶先發布的高考作文題,和高考結束后正式發布的試卷,原文都有較大的出入,有的差了一兩句話,便不是一回事。考試期間,試卷管理極其嚴格,僅憑少數接觸過試卷的考場人員記憶,未必可靠。在一天之內,媒體所傳的同一題目,能有七八種不同的表述,在這種狀態下發議論,可能不夠慎重,會鬧笑話的。更令人費解的,是有家網站推出“各界名人評論高考作文題”,評論者有郎朗、李銀河、劉璇、“芙蓉姐姐”等人,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他們自愿發表評論,娛樂讀者,也未嘗不可以。但是在高考第一天,便發布這樣的消息,有欠慎重。你可以不關心高考,但犯不著去戲說非專業的話題,雖然每個人都有言說的自由。有互聯網,有微博,很方便;社會人士對高考作文題有自己的見解,也值得敬佩。但心中更要有人。考生不容易,逢到這樣瘋狂的應試教育,全社會折騰,鬧得驚天動地,好不容易就要“熬”過來了,別的忙大家也幫不上,讓他們在這兩天安心考試,別七嘴八舌擾亂他們的心情,就算是對他們的理解吧。
多年前,媒體熱衷于搶新聞,第一場考試散場前,報社記者或電臺、電視臺記者會堵在考場門口,請考生或送考教師“談談今年的作文題”,然后迫不及待地在晚報或晚間節目中發布。那最早發議論的人,會吸引公眾注意,于是個別教師借機炒作自己,有的甚至送上門去,找記者發表看法。上世紀九十年代,有家晚報在高考當天便報道個別教師有關“審題”的談話,稱“如果如何如何寫,就走題了”(其實他說錯了),當晚就有教師和家長抗議,因為有考生聽說自己的立意“走題”,絕望了。據說各地都有這種“搶風頭”的大話精,信口開河,害了不少考生。
要搶這個“先”有什么意義呢?高考尚未結束,語文考試不過是第一場,考生仍在準備下面幾場考試,任何七嘴八舌都有可能干擾他們的情緒,最好能讓他們安靜地思考和休息。過幾天,他們考完了,那些非常想發發議論的人士,可以盡情言說,想說什么,悉聽尊便。(吳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