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到鄂東一個村莊調研,適逢村里播放露天電影。筆者注意到,看電影的人很少,稀稀拉拉不到10個人,電影放到一半,就散得差不多了。村鎮干部反映,“三下鄉”有時的確沒有摸準百姓需求,但又不能不完成任務。從媒體報道看,類似的問題還不少。
電影下鄉是“三下鄉”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意義重大。各地理當讓政策的善意與百姓的期盼找到最佳對接點,否則就會費力不討好。露天電影如何把人們從電視機前、麻將桌上吸引過來,以“百姓的需求為起點”是基本的思路。比如說,年紀稍長的傳統農民,很懷念過去的地方戲劇;有頭腦的新型農民,對有地緣接近性的農業創富、致富故事感興趣。抓住這些需求,才能有的放矢。
事實上,送電影下鄉也好,送衛生、送科技下鄉也罷,所有惠農政策在操作上,都必須遵循“以百姓的需求為起點”這一基本思路。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確保“三下鄉”的實效,讓老百姓喜聞樂見、切實受惠,才能防止“好的形式主義”“有組織的形式主義”不斷露頭,侵蝕制度的善意。(李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