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從北京搬遷到周邊地區,是有可能實現“帕累托改進”式共贏的。但前提是,要充分尊重相關各方的利益和訴求,充分發揮市場決定作用,同時地方政府要對項目的環保和安全嚴格把關。
16日,央企新興際華集團、北京豐臺區相關負責人在河北邯鄲市的現場對接會上宣布,新興際華下屬子公司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將整體從北京豐臺區搬遷到邯鄲武安。據了解,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第一個從北京轉移到河北的央企制造業項目。
首個由北京轉移到河北的央企項目,打響了產業轉移優化第一槍。從企業和兩地的表態看,這次搬遷轉移似乎實現了多方共贏:企業借此機會實現了比較徹底的升級改造,實現廢氣、廢水、廢渣“零排放”;北京減少了一個污染源,還騰出了數百畝工業用地,可以用來發展高端產業;遷入地河北邯鄲新添了一個大項目和重要稅源,也認為這是“對邯鄲的重大支持”。
這個實例說明,京津冀協同發展確有現實可行性和廣闊空間,雙方在發展水平上存在互補,產業轉移上也能夠實現對接。如果操作得好,能夠在不增加污染排放的基礎上,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資源有效利用。這也說明,此前一些人擔心的京津不愿意放棄局部利益、河北因為對污染有顧慮而反應冷淡,并非沒有解決辦法。
當然,在這個共贏的局面中,也不能忽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聲音。比如,搬遷企業員工的福利水平如何保障,遷入地群眾的利益是否受到影響。對于前者,企業通過出臺工資翻倍、輪休等政策,鼓勵原廠職工隨項目搬遷到河北,使隨遷職工的生活水平有了制度保障,也可以權衡利弊決定去留。
但整個計劃中,對遷入地民眾的意愿和利益卻關注不多。一家大型企業遷入,必然帶來征地拆遷、配套建設、環境影響等問題,也會給當地民眾的生活帶來改變。
企業帶來的就業和稅收,可能給當地居民帶來好處,但也要看這些好處能否真正用在民眾身上;另一方面,外來者的進入,也會增加競爭、抬高物價,提高地方整體生活成本。另外,雖然這個項目宣稱充分利用當地的廢氣和余熱,減少資源消耗且實現了“零排放”,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轉移的“三高”項目都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也不一定都能夠說服當地民眾相信真的實現了“零排放”。
所以,由于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的互補性,央企從北京搬遷到周邊地區,是有可能實現“帕累托改進”式共贏的。但前提是,要充分尊重相關各方的利益和訴求,充分發揮市場決定作用,同時地方政府要對項目的環保和安全嚴格把關,并在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上多下功夫。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協同發展,才可能持久有效率。(鐵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