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里的英語專業八級考試中,我最喜歡的一道題目是中譯英部分,所涉中文選段出自老舍的散文《我的母親》。1942年夏天老舍之母去世,該散文是1943年4月發表的。選段的設置十分人性化,給出主題句,劃出需翻譯的句子。但要譯好,的確很難。老舍用的是現代白話,還有口語,要譯出神韻,并非易事。比如,文中有這樣一句,“母親作了半個月的難,把這巨款籌到,而后含淚把我送出門去”。還有一處文字,要做到信息對等,也對學生的知識面有要求——“我偷偷地考入了師范學校……當我由師范畢業,而被派為小學校長,母親與我都一夜不曾合眼”。“師范學校”隨著中國大陸教育“高大上”的追求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20世紀頭20年成立了許多師范學校,如老舍就讀的北京師范學校(1912),同時期成立的還有我家鄉的麻城師范學校(1905)。少數這類“師范學校”還健在,如南通高等師范學校、徐州高等師范學校、日照師范學校、廣州幼兒師范學校等。
更多的師范學校,已經改為師范學院或師范大學,或者如同老舍先生曾就讀的師范,直接被廢棄。值得注意的是,1956年左右成立了一批“師范學校”,以前不是師范的被冠以“師范”之名。對于這些變化,我想考場里那些“90后”的考生是不大了解的。因此,他們要翻譯好文段里的“師范學校”,就有相當的難度。他們這代人眼里的“師范”,幾乎都是“師范大學”或“師范學院”,事實上,許多學生都是這么翻譯的,如譯成normal university或teacher college。
許多人對normal一詞與“師范”的對等感到困惑,因為大家普遍了解的這個詞一般作“正常的”講。normal一詞前面的四個字母構成單詞norm,意為“規范、準則”,統計學中的“正態分布”就是normal distribution,該分布是數據分布最理想的狀態——在隨機現象里,只有當抽取的樣品數足夠大并且逐漸增加時,其分布才會逐漸接近正態分布。
啟功先生當年為北師大撰寫的校訓,就與“師范”一詞形成了極好的對應: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一校訓的前身是老先生所作的“師垂典則,范示群倫”。北師大的英文校名就是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從世界范圍來看,西方許多學校已經在上世紀60年代逐漸廢棄了normal一詞,而與此同時,東方的中國因為大興師范教育,使得該詞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由此觀之,北師大恐怕是使用normal一詞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另外一所仍在使用normal做校名的是法國的the école Normale,她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師范學校,始建于1685年。(胡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