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輛校車實有座位228個,申報補貼時,座位數卻變成了536個,冒領財政補貼近10萬元。沈陽市于洪區相關部門正在對這起冒領財政補貼事件調查追責。根據當地規定,每臺校車都要經過教育、公安、學校等6部門蓋章審核。然而,6個公章仍未能阻止造假。(3月24日《新京報 》)
政府部門專門撥出財政資金,對校車公司進行運營補貼,這體現的是對校車的“政策善意”,也是為了進一步保障“校車安全”。畢竟學生的安全最重要,眾多的校車安全事故已讓公眾再也傷不起了。然而,沒想到的,竟然出現冒領近10萬元校車補貼的怪事,實在出乎我們意料。
從制度的層面來看,校車補貼是不可能被冒領的。一方面對校車補貼涉及教育、公安、交通、學校等6方面審核蓋章,只要一個部門能夠認真些,就不可能讓冒領校車補貼得逞;另一方面出現冒領近10萬元校車補貼,不僅荒唐,而且奇葩。因為每臺校車在申請使用許可時,都要詳細登記車牌號碼、核載人數、服務學校等信息,校車行駛證上也明確載有座位數,核實并不難。可事實上,實有座位228個,申報補貼時,座位數卻變成了536個,這兩者的差距實在太大,而校車的座位不可能憑空多了這么多,只要不是頭腦有問題,完全可以看得出明顯的“作假”,可這樣的造假,卻仍然能夠審核通過,為何6個部門均當了“睜眼瞎”?
更荒唐的是,各部門對于出現冒領近10萬元校車補貼的解釋。校車公司說,公司經辦人員在電腦制表中,“把數字粘貼錯了,而公司沒有認真審核,就上報了。”而教育部門稱“疏忽大意”,這些均是“弱智”的借口,誰也騙不了。校車公司粗心大意、申報數據小有出入或許還有可能,但座位數虛報一倍多,這絕對不可能是“無意”的,況且,這么明顯的虛報,卻被6個審批部門“一路綠燈”,沒進行核查。這背后顯然存在貓膩,其一,可能有人蓄意作假;其二,可能審批部門有意“放水”。當然,真相未明之前,我們不好猜測。但校車補貼卻不能被濫用,否則,就會影響到校車的安全。
教育需要增加投入,但投入到教育的錢,卻需要花得明明白白,需要每一分錢都要真正用在教育上,被冒領的校車補貼,卻是進入了“私人腰包”,對教育不僅無益,而且有害。必須要杜絕。對此,需要迅速查清楚原因,更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厲的懲罰,當然,還需要將校車補貼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以免再次出現冒領校車補貼的怪事。(前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