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的女兒李小林近日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改革開放后,父親有一次在飯桌上對子女們嚴厲地說:“你們誰要經商,打斷你們的腿。”
李小林說:“父親教育子女非常嚴格。他對外人比我們寬容。父親就是要求我們做普通人的工作,不要去追求當官,不能賺錢,更不需要出名,把工作做好就行了。這就是我們的家風。”
李先念主管國家經濟工作26年,官至國家主席,但時至今日,李家的4個子女沒有一個人下海。李小林自豪地說:“父親不讓兒女經商,我們做到了。”
改革開放之后,經商大潮裹挾了千千萬萬經歷“一窮二白”的中國人。在最初的幾年間,“經理”是讓人眼睛一亮的頭銜,不管有沒有經商頭腦和經商背景,開公司、做貿易、建工廠等等都是人們競相實踐的行動和競相追逐的目標。
那時中國還沒有出現“拼爹”的說法,但這不影響實際上的“拼爹”。在我們這里,權力資源和人脈關系是經商的特別通行證。有一個握有實權的父母,就意味著可以省略許多商途跋涉,更能免除不少潛在的風險。在許多情況下,官員子女就是商業道路上的綠燈感應器。他們在通關時,完全不需要自己開口,只要一個眼色一種表情,自然有人心領神會地服務到家。
可想而知,有一個主管國家經濟工作的父親,其子女如果經商,將會成為怎樣的富商巨賈?但李先念也許正是看到自己的權力對子女經商可能構成的影響,果斷地封堵了他們的經商去路。李先念以“打斷你們的腿”這種“專制家長”的口氣,下達了有利于商業公平的命令,這種“家風”無疑是特殊情境的產物。
如果是一般的“家風”,父母命令的“有效期”往往難以持續,一旦父母去世,經商禁令也隨之失效。但李先念的子女在父親去世多年之后,至今也沒有下海。李小林從武漢大學外語系本科畢業后,就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當普通翻譯,除了出任過兩年中國駐美使館一等秘書外,她一直在對外友協工作。她遵從父親的希望,把這一行干了幾十年,說明這一家風已經深入到她的內心深處。
不知道有多少官家也有像李先念這樣嚴格管束子女的家風,我們只知道,有的官家子女并非如此,而且不僅僅是子女,他們身邊的人,包括秘書和司機,都能借父母或領導的光芒發光發熱,當官則仕途通暢,經商則生意興隆。一些領導的身邊人因為一直奔馳在“無障礙通道”上,很容易越位和超速,最近一段時間被查辦的貪官污吏,就有不少曾是領導的身邊人。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己不正焉能正人”是儒家的做人準則。從自身到家庭到國家最后及至天下,這一準則就像漣漪般擴展,由里向外環環相扣。不準子女經商,限制了子女選擇工作與生活道路的自由,這對官家子女似乎不公平。但當官意味著掌握了某種權力,因此也必須失去某些權力。尤其在建制設限尚不嚴密的情況下,這種來自家庭內部的限制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盡管“家風”“家教”具有約束意義,卻不具永久和廣泛的約束意義:總有家長不以身作則,總有子女不聽話,總有人在父母去世之后不遵家訓……因此更為可靠的,是把個人的家風家教,升級為國家的“家風”“家教”,以國家的律令約束“子女”,尤其是官家子女的行為。(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