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年年開,年年有看點。看點在哪里?會場內外直抒胸臆、精彩紛呈的兩會“好聲音”無疑讓人充滿期待。
話語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政協委員最重要的民主權利。而與普通公民相比,政協委員的話語權往往更強大,更醒目。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聲音的傳播速度、深度和廣度今非昔比,話語權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
今天,日益開放的兩會已經成為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外界觀察中國、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在眾聲喧嘩、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來自兩會會場內外的聲音無疑具有更高的關注度,有時即使是不經意間的一兩句話,也能引發“轟動效應”。原因不難理解,這既說明現代傳播手段的快捷與強大,而更重要的是,在媒體和公眾看來,無論是人大代表還是政協委員,都被貼上了“代言人”的標簽,而且其代言范圍已經超越所在選區或所在界別,成為一定意義上的“全民代言人”。如果其發出的聲音能與廣大公眾形成共鳴,自然能贏得一片掌聲。反之,如果其觀點挑戰了公眾的基本認知和判斷,與公眾感受和利益背道而馳,也可能收到噓聲甚至罵聲。往年兩會一些被媒體熱炒的“雷人雷語”,就曾一度成為公眾茶余飯后的談資甚至笑柄。
兩會是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平臺。無論是遞交提案和提出建議,或是大會發言和小組討論中亮明觀點,其實質都是利用手中的話語權,積極投身到參政議政活動中來。事實證明,一個高質量的提案或者建議,將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反之,如果內容空泛,甚至不知所云,其能起到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
做一名政協委員不易,做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更難。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公眾參政議政熱情持續走高的今天,作為公眾“代言人”的政協委員要真正得到人們的尊敬和尊重,就要珍惜神圣的話語權,凝聚民智,反映民聲,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多發促進改革、推動發展的“好聲音”。
“好聲音”從哪里來?接地氣是重要一環。只有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才能找準黨和政府關注、群眾關心的真問題、急問題、難問題,發出的聲音才能讓相關部門眼前一亮,讓廣大群眾拍手稱快。如果滿足于閉門造車,照抄照搬,合理想象,始終與群眾保持一定距離,不僅無益于相關問題的解決,而且有可能引起相關部門對形勢的誤判,貽誤甚至錯失解決時機。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是政協委員履好職的必修課。
建言的質量高低,可操作性是重要衡量指標。任何改革的推進不僅要有良好的愿望,更要有現實可操作性。這就需要政協委員在建言時能站在全局高度,立足國情,立足實際,通盤考慮,做好“統籌兼顧”這篇文章。如果脫離基本國情,超越現階段實際,無論其愿望多么美好,表述多么華美,其效果都將大打折扣。
全國兩會臨近,世界的目光再次矚目中國。希望在自由開放的兩會會場,廣大政協委員能充分利用寶貴的話語權,發出更多的“好聲音”,推動協商民主在中國的廣泛深入開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獻計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