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普通的火災,卻搭上了十幾條人命,類似悲劇已經不止一次上演過。
一切都似曾相識!“火勢迅速蔓延,阻斷了逃生通道”,溫嶺火災現場,和很多事故的現場相差無幾;事故發生后,當地緊急“部署在全市開展消防安全和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這些應急動作,也幾乎是例行的程式化反應。這樣的新聞,對多數人來說,已沒有什么新鮮感。
回過頭來總結會發現,每一次火災釀成的悲劇背后,都是安全意識和防范措施的空白,這才是慘禍一再重演的直接的和根本的原因。
只要對工人進行基本的消防安全培訓,只要有基本的防范措施,這場悲劇或許可避免,至少可以減少工人的傷亡。但火災的幸存者說,“從沒接受過什么消防培訓,也沒人提醒過存在隱患,發生火災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怎么辦”;事實上,不僅是這家廠,當地的其他制鞋廠也很少有專門對員工進行防火和逃生知識的培訓。
悲劇發生是必然的,發生在哪家廠,只是一個偶然而已。為什么沒有安全教育,因為這一切都是需要成本的。沒有教育,沒有防范,就等于把風險都轉嫁到工人身上了。如果說二三十年前市場積累剛剛起步時,發生這樣的慘禍尚有某種階段性的原因,那么在今天,有無數血的教訓,仍不能避免這種低級的災難,這是對勞動者生存權的蔑視。這樣的悲劇,對于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的中國來說,是必須清理的社會死角。
目前警方已控制了發生火災的公司業主方,對負有直接責任的業主當然要嚴厲追責,但是,對當地的安全監管和消防部門,同樣要嚴厲追責,否則,類似的悲劇還會重演。在這個被稱為“中國童鞋之鄉”的地方,擁有制造企業六七百家,年產鞋達2.5億雙以上,產值超過30億元,且以中小企業為主。在這樣的產業規模之下,當地政府對安全生產現狀和形勢應有準確地把握,這次慘禍,充分暴露了當地政府,尤其是安全和消防部門的責任意識和管理能力的極大不足,從根本上說,其實暴露的是地方政府社會治理能力的嚴重缺陷,不僅溫嶺市政府要痛切反思,其他地方政府也要引以為戒。
更為重要的是,一場慘禍還暴露出在溫嶺這個市場經濟發達的地方,社會的成長發育還遠遠沒有跟上財富的增長速度,比如勞動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地方政府如何為勞動者的“體面”托底等,是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但愿這次火災,能成為一些地方全面反思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契機。(燕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