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證監會近期多次表態要“盡快推出優先股制度”,因此,在最近的股市里,投資者越來越感覺到優先股臨近的腳步聲。
對于優先股,當前的中國股市確實充滿了期待。一方面,一些市場人士與投資者希望管理層能夠將優先股用之于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至少對于那些新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引入優先股來改變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畸形的問題。畢竟目前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畸形導致了很多問題的出現。比如,控股股東一股獨大,比如股市成了大小非的提款機,比如IPO價格的高企,“三高”發行等等。如果引入優先股,將大股東持股的30%以上轉化為優先股,那么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畸形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作為企業來說,或者作為投行人士來說,他們更看重優先股的再融資功能。因為優先股可以給其股東以固定的投資回報,這種回報并不受股價波動的影響,并且這種固定回報率遠高于銀行存款利率,因此,對于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優先股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如此一來,企業在普通股再融資面臨困難的情況下,很愿意將優先股作為再融資的工具。尤其是在將優先股設計為可轉換優先股的時候,這對于優先股發行人與投資者堪稱“雙贏”。
那么,優先股到底該如何定位?如何運用?在這個問題上,還是有必要先給優先股立好規矩,制定一個完善的優先股制度出來,在此基礎上再來確定優先股的使用問題。因為對于目前的中國股市來說,優先股有可能是雙刃劍,使用得當,它會促成中國股市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使用不當,就有可能讓中國股市在“圈錢”的路上越走越遠,使中國股市在“圈錢市”的泥潭里越發難以自拔。
毫無疑問,當優先股運用于改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時候,這是非常有利于股市的健康發展的。因為股權結構畸形的問題不解決,中國股市就沒有健康發展可言。優先股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靈丹妙藥。
當然,優先股強大的再融資功能也必須正視。畢竟就優先股作為再融資工具本身而言,還是有值得肯定之處的,至少它可以改變上市公司“白圈錢”的做法,因為企業發行優先股需要付出代價,即給優先股股東以固定的投資回報。但優先股作為再融資工具時容易出現三大問題,從而進一步加劇中國股市的“圈錢功能”。
其一,優先股融資的金額本身也有相當一部分就是來自于股市,所以優先股再融資本身也將加劇股市的“失血”。其二,上市公司在股市偏暖時選擇普通股再融資,在股市低迷時選擇優先股再融資,這實際上進一步加劇了股市的圈錢效應。其三,將優先股設置為可轉換優先股,最終由中國股市的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買單。在這種設置下,優先股與大小非無異,仍然還是讓普通股中的中小投資者充當冤大頭。
所以,在優先股作為再融資工具的時候,必須完善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在現階段,優先股只能設置為不可轉換優先股,只能由發行人贖回。二是完善再融資制度,對普通股再融資加以限制。如規定普通股再融資金額不得超過上市公司給予公眾投資者現金分紅金額的兩倍。如果普通股再融資制度不變,又放行優先股再融資,這只會進一步突出中國股市的“圈錢市”特征。(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