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城鄉差異較大、各地發展不平衡、社會大規模轉型的發展中大國,確立改革目標,制定改革方案,選擇改革路徑,不僅需要考慮到追求經濟效率、提高經濟效益,還需要更加關注社會公平、社會和諧、社會穩定,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全體人民普遍受益,人人受益,共同富裕。
中國需要公平公正的改革。從理論角度看,公平與效率是一對矛盾,但它們并不一定完全對立,是可以實現統一的。這取決于改革是否公平公正,改革是否均衡全面。從實踐角度看,中國的改革先后經歷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階段,“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重視解決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問題。以共同富裕為目標”(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階段,相應地全國居民收入按不變價格增長了10倍以上,但是基尼系數總體上不斷擴大,到2008年達到改革開放時期的高峰(為0.494)。隨后略有下降,2012年為0.474,仍明顯高于0.40的國際警戒線。這表明做大蛋糕比較容易,分好蛋糕最為困難。因此未來十年改革要把社會公平放在更為優先的位置,保證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持續下降。這是中國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中國改革成功的標志。
中國需要互利共贏的改革。改革是利益格局的調整,并不意味著改革就是“我得你失”的零和博弈,改革本身是可以成為互利共贏的成長過程。最典型的成功例子就是1978年—1984年的農村改革,農民人均收入增長了1.5倍,年平均增長率16.5%,城鄉收入差距從2.57倍縮小到1.84倍。2.0版本的改革就是13億人民成為共同贏家的改革,即使有受損者也能夠得到足夠的補償,同樣分享改革的成果,也成為受益者。
中國需要共同分享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使十幾億人能夠共同擁有發展的機會,共同提高發展的能力,共同提升發展的水平,共同分享發展的成果。最重要的是強化對全體人民的人力資本投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一,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立全民學習型社會。第二,要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完善國民健康政策,改革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第三,要完善城鎮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這就從根本上為實質公平奠定了人力資本基礎。
中國需要共同富裕的改革。這既是改革的正確方向,又是改革的衡量標準。從“先富”階段到“共富”階段的重要標志是出現四個方面的大趨同: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出現趨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出現趨同,各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出現趨同,衡量社會綜合發展水平的人類發展指數出現趨同,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實現全民覆蓋。無論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還是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城鄉恩格爾系數、人口預期壽命、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與人類發展指數都將出現趨同。
總之,中國改革三十多年之后,全體人民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改革,互利共贏的改革,共同分享的改革,共同富裕的改革。這樣的改革才能獲得人民的理解,人民的支持,人民的擁護。也只有這樣的改革,才能使全社會改革收益最大化,改革成本最小化,保持天下大治,保證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