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師董正偉近日收到環保部的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對于他所提出的請求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數據信息”的申請,環保部以屬于“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法制日報》2月25日)
被污染的的“土壤”俗稱“毒地”,自2004年來被陸續大量曝光:2004年4月,北京市宋家莊地鐵工程建筑工地,三名工人在地下作業時中毒,出事地點原是北京一家農藥廠;2006年7月,位于蘇州南環路附近的一家化工企業搬遷后,留下20畝毒地,導致六名筑路工人挖土時昏迷;2007年春節前,武漢赫山地塊施工中,有工人中毒被緊急送往醫院,該地原屬武漢市農藥廠。有鑒于此,早在2006年,環保部與國土資源部就聯合啟動了經費預算達10億元的全國首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但數據至今未公開。
“毒地”威脅到千家萬戶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所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都應主動向社會公開。民眾多年來對“毒地”信息并不知情,環保部不主動公開已有失職之嫌,現在拒絕公民予以公開的申請就更沒有理由了。
按照有關法律,國家秘密本來指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情的事項。“毒地”信息的公開,并不會泄露關系國防建設的秘密,國家安全也不會因此受到威脅。反之,倒損害了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將置公眾生命健康于危險境地。
如果對于相關信息保密,危害性更大:一是讓生活在“毒地”上的民眾因為不知情而繼續受到毒害,二是繼續變相鼓勵官員和商人使用未經清理的“毒地”,繼續禍害公眾。隱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各種危害終究會爆發出來,屆時民眾不禁會責備在“毒地”上開發建筑的商人,更會追究隱瞞信息的官員,政府公信力將大大降低。(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