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中國網絡電視臺共同主辦的“漢語盤點2012”正式公布。2012年媒體十大流行語為:“十八大、釣魚島、美麗中國、倫敦奧運、學雷鋒、神九、實體經濟、大選年、敘利亞危機、正能量”。國內年度漢字和年度詞分別是“夢”與“釣魚島”。國際年度漢字是“衡”,年度詞語是“選舉”。(12月20日《中國新聞網》)
不同的評選角度和評選標準,自然會評選出不同的年度漢字。每一個人、每一個評選機構、每一個媒體,都有契合自己價值觀和生活哲學的那個年度漢字。幾天之前,《新周刊》“2012年中國嬌子新銳榜”將“微”字評選為“2012年年度漢字”。現在,“夢”作為另外一個答案被擺出,也非常正常。在筆者看來,無論是“微”還是“夢”,只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2012年我國社會的一個側面、一個特征,都完全可以當選。
什么是“夢”?這是最簡單的問題,也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從種類上劃分,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給人生活希望的夢想,另一類是黃粱一夢、南柯一夢和白日做夢;從層級上劃分,可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樣的宏大之夢,也可以是“有房有車”的小康之夢,甚至也可以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式的普通夢想。
2012年,是一個屬于夢想的年份。網絡上、電視上,許多人都在談論著關于國家、民族或是個人的夢想。從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基本陳列時講到的“中國夢”,到我們每個人特別是青年人的“個人夢”,再到將“夢”商業化的娛樂節目《中國夢想秀》里那些感天動地卻難以實現的“草根夢”,都能發現這樣一個特征——夢想不再是藏著掖著、不舍得拿出手或告訴別人的珍寶。中國和中國人,已經進入了有夢的時代。
對于夢想,我們也不妨聽聽莫言是如何說的。莫言在瑞典學院發表的獲得諾獎演講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必須承認,如果沒有30多年來中國社會的巨大發展與進步,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也不會有我這樣一個作家。”雖然這樣的話像套話,但又不得不承認,這也是實話。“中國夢”與“個人夢”,唇亡齒寒。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個人夢”也會缺少一個大的載體;同樣,如果“個人夢”無法實現,也不會匯聚成龐大的“中國夢”。
有夢想的日子,是幸福的。對于國人而言,“中國夢”和“個人夢”需要結合在一起。國家的進步、民族的復興,需要和我們每個人的夢想實現結合在一起。當下的中國有這個實力,但更需要還原一些基本的態度:不僅僅要關注耀眼的GDP和美妙絕倫的摩天大樓,更要關注建筑工人和吊絲們的貧困生活,要讓社會更加公平,尤其是機會更加公平,還需要讓每一位個體擁有高傲的尊嚴和神圣的權利……如其不然,無論是“中國夢”還是“個人夢”,都可能只是夢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