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是“清華大學男生節”,清華女生們在校園打出數十條趣味條幅為男生祝福,并以送戒指、美食、獻情歌等方式討好男生,此舉引起清華光棍男的熱捧。據了解,清華男生節始于2002年,迄今已經過了10年。(11月13日《新京報》)
“男生節”的時候,即便不是光棍的你,倘若有來自班上女同學的祝福和禮物,受寵若驚之余,恐怕更多的是心的溫暖與感動。當然,當此刻你沉浸于節日濃濃的氛圍之時,無形之中也定會衍生出如此想法:“等三七女生節時,一定讓班里的妹子們驚喜。”
男女生于特定的節點,給予對方群體別樣的感受,借助特別的節日,男女生加強交流與交往,男女生之間的這種互動,應是校園的慣常圖景。
一方面,由于性別方面的天然差異,男生一般粗獷豪爽,女生一般細膩柔情,要是多多溝通,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便能充分發揮異性效應,彼此增進友誼之時,更有助于解決生活、學習以及情感方面的諸多問題。另一方面,通過節日的“聯姻”,借助文娛活動的平臺來互動,除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之外,更能展示莘莘學子的“風華正茂”,活躍校園文化,為校園注入生機與活力。尤其是社會不良習氣以“摧枯拉朽”之勢濡染校園,象牙塔不再純潔的當下,也唯有校園文化的活躍,才能將其滌蕩。
但當前大學校園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盡管一些高校常常有前衛的行為,但畢竟是少數。諸多高校的學生,許多都懶惰至自身身體都“無所謂”的地步,視體育活動都是一種“累贅”,3000米或5000米在校園已成“高危”運動項目,學生們每日只“情有獨鐘”于網絡,天天宅在宿舍,又有何興致去“互動”呢?加之世俗觀念有時無法容忍校園里的一些潮流做法,譬如之前遭遇爭議的“小妖精們你們來了”的迎新橫幅,更是令學生們循規蹈矩。
鑒于此,為了活躍校園文化,為了加強男女生的互動,學生應當積極主動,成為活躍校園的主體,但也需拿捏好尺度;高校管理者也應鼓勵創意,為學生創造自由的校園氛圍,而社會輿論也當持寬容、包容的態度。(劉孫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