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昨日報道,由于生源減少、高校擴招,今年全國專科(高職)院校第一次征集志愿,8.7萬的招生計劃,僅有3萬人投檔。面對“寒冬”,是該繼續(xù)堅持,還是轉(zhuǎn)身退出,這樣的選擇,正擺在459所面臨“零投檔”的高校面前。
投檔情況顯示,在今年遭遇“零投檔”的459所高校中,除了40多所民辦高校,被考生拋棄的多是公辦高校,甚至還有13所本科高校的專科招生計劃無人問津,相比去年,“零投檔”危機已然滲透到各個領域的專科高校。
“零投檔”高校隊伍的連年擴大,深刻地折射出生源減少情況下,對高校辦學質(zhì)量的考驗。隨著出生率的減少,全國高考生源在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人數(shù)1050萬后,開始逐年下降。作為高考大省,山東的高考人數(shù)繼去年減少5.8萬后,今年再減少5.3萬人。于是,即便分數(shù)線低到180分,那些教學質(zhì)量無保證、專業(yè)設置不合理、就業(yè)前景不明朗的學校,依然無法獲得考生的青睞。
連年蔓延的“零投檔”提醒著眾多高校,高等教育已經(jīng)從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對那些無人問津的高校來說,與其占用著大量的國家資金、教育資源勉強維持,卻不能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服務和好的職業(yè)規(guī)劃,變成了一個個純粹賣文憑的機構(gòu),還不如將這些高校進行整合,或者退出。
眼下,山東一些高校已經(jīng)主動停招了部分無法適應社會需求的“冷門”專業(yè),貴州省也啟動了高校本科專業(yè)預警及退出機制。下一步,如何建立高校退出機制,應成為教育主管部門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