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深圳市南山區上百名家長涌進南山區教育局,要求自己的孩子能有學位上學。更有一名家長還帶著孩子跪在該局信訪辦公室門口1小時。對此,南山區教育局承諾,一定會全部解決學位問題,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書讀(6月17日新華網)。
小學階段是人接受教育的起跑線,也是教育公平的“起跑線”。深圳市南山區之所以出現“下跪求學”,還是“戶籍籬笆”把教育公平拒之門外。以樂觀的眼光看,深圳對非深戶口子女入學規定,是有條件的公平、漸進的公平,是學籍(學位)與戶籍“脫鉤”的嘗試。可是,在執行規定過程中,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說明規定本身或存在漏洞,或執行環節出現偏差,抑或兩者皆有。
學籍攥在戶籍的手上,教育改革就會被戶籍制度所“綁架”。只有學籍與戶籍完全脫鉤,教育改革與發展才能獲得前進的新動力。目前,套在流動人口子女就學與升學考試上最沉重的“制度枷鎖”,便是“學籍依附于戶籍”。學籍與戶籍“脫鉤”,讓教育公平“輕裝上陣”是“制度松綁”的第一步。
“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書讀”,這應該是教育公平的底線,是“窮人教育學”的承諾與踐行,是社會最基本的義務之一,更是每個孩子最基本的權利之一。但是,由于制度與政策的偏頗,還由于執行與落實上的“跑偏”,讓這一最基本權利成為奢望。尤其是農民工子女的上學遭遇政策與制度的“玻璃門”,有些時候,他們只能通過“玻璃”看得見公平正義,卻觸摸不到公平正義;只能委曲求全于“量身定制”的子弟學校就讀,還要顛簸折騰于“回戶口所在地高考”。
下跪求學,教育公平尚未“站起來”。教育公平來源于相關制度與政策的公平。因此,一方面,需要制度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制度設計的科學性,決定了制度的生命力;制度設計的合理性,決定了制度的操作性。另一方面,制度的執行需要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制度與政策的人性化是大勢所趨,人性化制度與政策尤其需要人性化落實。只有制度“站起來”,并且“站”在公平正義之上,堅持執行制度以人為本,人性化才能“站起來”,教育公平才能“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