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暨第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京舉行。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向記者表示,乳制品企業3年整改成就顯著,希望大家不要過度質疑。在采訪最后,宋昆岡對記者坦言:“其實我自己的孫子喝的就是國產奶!”(6月12日 《中國網》)
宋昆岡如此“坦言”,無非是想說,你看,我孫子都喝國產奶了,說明國產奶沒有問題,是值得信賴的。且不說這話對與錯,首先經不起推敲。國產奶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可以指蒙牛、伊利,也可以指光明、揚子江等。中國乳制品整體質量確實不夠好,形象確實欠佳,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現在假定宋會長所說如實,他孫子喝的就是國產奶,可喝的是哪個牌子我們并不知道。如果天天喝蒙牛、三鹿,倒也有一點說服力。可是誰能證明他孫子天天喝蒙牛、三鹿呢?沒有人會天天跑到宋會長家里去監督他孫子是不是天天喝蒙牛、三鹿。而且,“喝的是國產奶”,可以指天天喝,也可以指一年喝一口,這也是概念模糊、無法確證的事。所以,用孫子也喝國產奶來為中國乳業擔保,效果有限得很。
此外,就算可以證實你孫子天天喝蒙牛、三鹿,也不能說明中國乳業沒有安全問題,更不代表別人的孫子也要跟著天天喝蒙牛、三鹿。要而言之,你孫子即使喝的真是國產奶,也并不能說明什么。
喝不喝國產奶,完全是消費者的自愿選擇,在市場經濟時代,這種選擇權只能由消費者自己掌握,質優價廉的好產品,他們自然會青睞,那些喝了會傷身害體的產品,就是有再多專家替它們說話,消費者仍然會在消費中選擇用腳投票,拒之千里。不去停止采用“倒退25年”的乳制品標準,不去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總是急于口頭上的稱贊,甚至不惜拿前途、家人擔保,都收效甚微,甚至起反作用。因為,理性的消費者一定反感這一套。
市場是殘酷的。你傷害消費者,就一定會有報應。現今中國乳制品業不振,是此前甚至現在一直不能給消費者提供放心可靠的產品的懲罰。中國消費者買高價洋奶,不是故意與國產奶過不去,也不是錢多得花不完,而是實屬無奈之舉。(廖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