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南京始終籠罩著濃濃的黃色煙霧。環保部門的數據顯示,連續兩晚南京的空氣質量都位列全國倒數第一。不只是南京,江蘇13個城市17個PM2.5監測點全部“超標”(6月11日《揚子晚報》)。
從目前的情況看,造成這次污染的罪魁禍首是秸稈焚燒。每年這個時候,總有幾天空氣中會彌漫著秸稈焚燒的味道。問題雖然難以解決,恐怕也并非絕對不能解決。就實際情況看,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燒,最起碼不是所有地方燒得同樣嚴重。為什么一些地方情況會好一些,而一些地方情況會嚴重一些?這恐怕還是一種工作認識和工作方式的問題。
面對秸稈焚燒,現在已經形成了疏堵結合的認識。但在官方,恐怕還是“堵”字當前,表現在秸稈焚燒嚴重了,就派人下去查一下、禁一下,而沒有站在農民角度研究思考問題,沒有幫農民徹底解決秸稈出路的問題。個人覺得,“堵”字也不錯,現在差的主要還是“堵”,但這里的“堵”不是面向農民,而是指向官員。
為什么秸稈焚燒會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為什么已經形成了共識卻難以推進到位?很重要一個原因,恐怕還在于責任制沒有落實。一些地方焚燒得特別嚴重,空氣染污得特別嚴重,但我們并沒有見到哪個地方對此進行問責,沒有見到哪一個官員因此受到處分。責任制不能到位,必然會有運動式、突擊式禁燒,也必然會造成焚燒屢禁不止。
這就需要制度扎口,把官員的退路堵住。年初一般都要簽定環保責任狀,應該把秸稈焚燒明確在內,一旦發生大面積秸稈焚燒并且造成空氣污染,迅速啟動環境問責。真正“堵”向官員,危及到官員的烏紗帽,相信官員自然功夫下在平時,真正做到換位思考,積極把資金、技術、觀念送下鄉村送到田頭,幫助農民解決秸稈焚燒的出路問題。
據江蘇省環保廳通報,5月下旬以來,江蘇省及周邊地區進入秸稈焚燒高峰期,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秸稈焚燒現象。這種持續的污染,不僅嚴重危及到了公眾身體健康,而且也傷及了公權的公信力。當前,迫切需要一場環境問責,以此慰藉民心,以此推動相關方面真正從思想行動上高度重視,以此解決秸稈焚燒這個“老大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