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浙江省永康市的市委機關報《永康日報》引起了公眾前所未有的關注。該報用了整整兩個大版,刊登了《永康市在編不在崗人員自查情況結果通報》,曝光、公示了該市192名因各種原因“在編不在崗”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5月4日《中國青年報》)
若非永康“自曝家丑”,恐怕不會有人想到,就這么一個縣級市,竟然有這么多人“吃空餉”。如果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一次“吃空餉”整治行動,那將會有多少人浮出水面?
這一次,永康方面已經明確表態,對于確實因病等原因不在崗的人員,工資發放有規可依的,都不追究;但對于以病事假為借口,長期占著編制領薪水的人員,都要辭退或開除。不難看出,永康的思路是刀口向下,“向下處理”。
誰生病誰吃藥,“向下處理”是必要的。就主觀而言,“吃空餉”有著非法占有之目的;就對象來說,“吃空餉”占有的是公共財物。對“吃空餉”者,不僅要砸其飯碗,而且應追討回他們多領的薪水。但也要看到,“吃空餉”行為之所以發生,絕不僅僅是吃者有問題,如果無人允許甚至幫忙,“吃空餉”特別是一吃二十年等現象,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每一起“吃空餉”的背后,都隱藏著一段值得反復咀嚼的故事。“山西省靜樂縣縣委書記女兒5年吃空餉10萬元”,那是人家有個好爹;呂梁市文水縣副縣長王輝15年“吃空餉”,那是人家自已有“能耐”;還有一些人“吃空餉”,那是因為有單位罩著。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是上下聯手的結果。
“吃空餉”之所以屢屢發生,問題正在這里。既然“吃空餉”不是吃者一人所能獨立完成的,那么對“吃空餉”就不能僅僅是“向下處理”,還有必要“向上問責”。對那些有好爹的,不妨讓他們坑一下爹;對那些默認縱容“吃空餉”的單位領導,也應該讓其好好吃上一壺。遺憾的是,現在說起來對“吃空餉”是零容忍,但在處理上多是“就事論事”,常常止步于“向下處理”。偶有兩個“向上問責”,也是因為事鬧大了,紙包不住火了,需對民眾有所交待了。
永康“自曝家丑”揭露出來的問題是嚴重的,這提醒我們,有必要像反腐敗一樣反“吃空餉”,既要“向下處理”,也要“向上問責”,要讓“吃空餉”成為任何人都不敢碰的高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