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調查,北京、上海收費最貴的月嫂,月薪已超過1.5萬元,其人力成本遠高于一個經過多年專業培訓的醫學博士。天價由兩股合力造成,一方面,當代產婦對嬰兒護理常識匱乏,盲目迷信月嫂專業性;另一方面,月嫂公司夸大月嫂專業性,打造出“新職業”賺取高額傭金。(《江南時報》4月11日)
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天價”物品:天價酒、天價油、天價餐……數不勝數,一是中國人逐步“富”了,二也有媒體關注炒作,于是“天價月嫂” 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天價月嫂”是否藏有另類隱情?月嫂“天價”的傭金泡沫自當被戳破,但在關注“天價月嫂”職業比較時,筆者隱約窺見某種歧視眼光和優越心理作祟,當前社會還沒有給月嫂一個公正的衡量。
現如今,受到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限制,城市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新生兒父母多忙于工作,加之缺乏育嬰知識,急需有經驗的人指導或者幫忙照顧,月嫂于是應運而生。隨著月嫂需求量的激增,金牌月嫂的要價也是水漲船高,動輒四五千元,甚至五六千元的月薪,北京、上海的月嫂傭金有的已超過1.5萬元,于是讓月嫂扣上了天價的帽子。為了規范市場,今年1月份,廣州擬出臺參考價,哈爾濱也表示出臺新規,緊接著,這股限價風刮到了山東,2月初,青島出臺了市場指導價格,狀元月嫂8小時月薪最高4000元的指導價出爐,成為山東省內第一個向月嫂天價時代喊停的城市,江蘇南京市也醞釀限價。其實,這輪月嫂限價的結果差強人意,因為限價都是協會類組織制定的,沒有任何權威性。
筆者以為,在市場經濟過程中,相關部門加強月嫂整體行業的質量、監管要重于“限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在往市場化改革方向上發展,家政市場價格的變動是由市場供求量、服務質量與水平共同決定的,符合市場規律,而高價月嫂的存在也證明有市場需求。專家認為,各行業工資普遍上漲,月嫂們要求更高的工資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天價月嫂”不應成為眾矢之的,“天價”折射出月嫂供需矛盾同樣是無法忽視的問題。要想解決目前的矛盾狀況,就必須要先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而這當中,人們對于月嫂的陳舊觀念,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過去我們總是覺得家政服務就是給別人做下人,是一種低賤的職業。這樣一來,從事保姆行業的人數量被大大限制。“物以稀為貴”也就理所當然。如果某位醫學博士認為收入不如“天價月嫂”,那為何不放棄本行,加入到月嫂之列呢?顯然這背后還有職業定位、個人發展、人生追求等因素,畢竟包括月嫂在內的家政服務行業,尚屬于藍領低端職業,缺乏社會保障覆蓋,也沒有白領光鮮體面,很多人還是寧肯坐在辦公室,拿著低工資,也不愿意去做“伺候”人的活。
剔除“天價”外衣后,月嫂根本沒有動了誰的“奶酪”,憑辛勤勞動賺取辛苦錢,那為何也能惹人眼紅呢?究其原因,可能是顛覆了某群人的職業優越感……(醉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