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國家公務員局副局長楊士秋20日表示,2010年中央國家機關新錄用的公務員中,來自工人、農民、教師、醫生、工程師、自由職業者等普通家庭的占93.2%。
近來,福建屏南、江蘇句容、浙江上虞、安徽黃山和湖南懷化等地先后爆出為領導干部子女“因人設崗”、“定制招聘”、“量體裁衣”的怪事,刺痛公眾的眼睛,被譏諷為“蘿卜招聘”。在一片灰暗的色調下,國家機關新錄用公務員中身出普通家庭者占93.2%,無疑是一抹令人心生暖意的亮色。
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國家機關從村(社區)干部、優秀工人、農民中考錄公務員,為公務員結構注入新生力量,亦為普通家庭子女“鯉躍龍門”打開一條通道,此舉既是對公務員錄用制度的修飭,亦為社會公平正義之體現。更重要的是,當它上升為國家意志,必將對基層政府公務員招錄產生剛性約束。
人類社會的平等可分為三種,一種是起點平等,一種是規則平等,一種是結果平等。而在公務員招錄中的“蘿卜招聘”現象,三種平等俱失。為“官二代”量身定做的招聘條件,目的就是排他性,讓其他人輸在起點上,連參與“跑”的機會都沒有;而官員的雙重身份——既是游戲規則制定者又是游戲參與者的現實語境,讓規則平等的希望破滅;起點與規則平等之“皮”不存,結果平等的“毛”將焉附?
社會流通渠道被填堵,社會公平被蠶食,社會分層被固化,給廣大草根階層帶來的是不公平感、被剝奪感和絕望情緒。每一次“蘿卜招聘”被揭發皆激發公眾空前的“圍觀”熱情,都是公眾深深的無助感和憤忿情緒的外化。此外,制度本身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斷創新性,而特權加劇了體制的保守,人事制度上的“世襲”與“近親繁殖”,縮短了制度活力的“半衰期”。
因天生稟賦、后天教育以及出身等主客觀因素,真正意義上的起點平等永遠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規則平等,用程序正義保障結果平等——實質正義。規則平等的底線是以一視同仁的死規則,保障最原始的結果公平。就像撐竿跳高,一根標桿插到底,勝者為王,英雄不問出處。具體到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聘用),最基本的規則平等就是公平、公正、不歧視地設置任用條件,讓“官二代”、“富二代”、“窮二代”在公平的游戲規則下角逐,憑實力尋找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更進一步,我們還應不為規則平等所拘,對規則平等進行矯枉過正式的暫時性修改,旨在對弱勢群體的利益予以恰當補償和適度傾斜,這種行為超越刻板的程序正義,為的是追求實質正義最大化,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美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通過“肯定性行動”法案,規定在升學、就業、晉升、頒發獎學金以及接受政府貸款和分配政府合同時,在競爭能力和資格基本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黑人、少數族裔以及婦女有被優先錄取、晉升或優先得到貸款和政府合同的權利。
倘若人事招考制度能夠限制權力壟斷性和擴張性,破除權力特殊化和等級化,廢止職務終身制和世襲制,而予以寒門子弟適度的傾斜,為他們提供更多階層升遷的機會,對社會公平、公正與和諧都將大有裨益,這種規則平等的犧牲才有價值。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雖難至,心往之。(練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