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河南省發改委舉行聽證會,聽證會40名參加人形成壓倒性意見:九成以上參加人表示理解調價,認為微漲價格有利于促進人們節約。按此次聽證會結果,今后,河南省民用天然氣調價,或不用再通過聽證程序了,而是跟油價一樣,實行上下游聯動機制。(《大河報》11月17日報道)
以聽證會之名,把天然氣調價的制度由國家發改委規定的必須經過聽證更改為無須聽證,看似河南省發改委制訂這一制度的程序上沒有任何問題,但這一制度無疑嚴重違反了國家發改委的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出臺這一制度的時候,還拿成品油價格聯動作為一個參照,但顯然二者是不具備可比性的。雖然汽油與天然氣都與民生息息相關,但相對而言,天然氣是城市居民每天都要使用的,是必需品,而汽油的使用雖然也要天天使用,但那只是部分人的必需品,二者對于民生的意義完全不一樣,非要把天然氣調價制度與成品油調價制度對接,有些驢唇不對馬嘴。
顯而易見,這是一次非常霸道的聽證會,說其霸道,就是因為聽證的結果完全忽略了公眾的感受,完全沒有把公眾的意見放在心里,當然也不會把公眾的利益放在心里。如果天然氣調價無須聽證的制度最終出臺,那么則意味著今后河南省天然氣價格想漲就漲,而且是想漲多少就漲多少,這樣的結果恐怕只有天然氣的供應商喜不自禁,當地百姓則苦不堪言。
進一步追問的問題則是,為何這樣一個明顯與國家發改委相關規定大相徑庭的制度能借聽證會的名義出臺?其中的奧秘似乎無須深說。長期以來,相當一部分地區的聽證會實際上就是聽漲會,一些地方為了達成事先擬定的結果,不惜在聽證會程序上進行黑箱操作,意圖通過黑箱操作的手法來控制聽證會的結果,而且每每都能得逞。
如今,天然氣調價無須聽證的制度,卻完全顛覆了以往調價必須聽證的程序,以地方規定來對抗國家規定,如此赤裸裸地無所顧忌,可謂是膽大包天。
我們更擔心的是,隨著河南省此次以聽證會的形式顛覆了聽證的程序,今后會不會有更多的地方予以跟進,會不會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漣漪效應,結果雖然尚難預料,但卻不能不讓人憂心忡忡。
在價格紛漲的年代,如果公眾連參加聽證會的機會都被剝奪,如果公眾與產品供應商就公共產品價格漲還是降進行最起碼的博弈權利都全然失去,那么相關產品定價的公平與公正性從何談起?天然氣調價無須聽證的霸道之處,恰恰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