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的時候學校組織獻血,大家都很激動,擼起袖子紛紛上陣。我也不能免俗,因為面黃肌瘦,抽血的白大褂阿姨很詳細地詢問了我的體重以及三圍,然后才無可奈何地一針扎下。那個時候身無長物,除了滿肚子青春和幾滴熱血之外,也沒啥好獻的,所以堅持著看著趴在手臂上的粗大針筒吃飽喝足,方才搖搖晃晃地接過鮮紅的鮮血證,以及一袋面包兩個雞蛋,像剛從老山前線回來的戰士一般,得意洋洋地回宿舍。
這么多年過了,我獻的幾百毫升血當已隨風潛入夜,無聲無息地流淌在某個人身上,這么多年過了,還令人吃驚地聽到血庫告急的消息。說是昆明遭遇了十年來最嚴重的血荒,去醫院動手術的病人須自行聯系好血源。由于血源緊張,一些病人的手術不得不推遲,有一位婦女的手術甚至因此推遲了六次。更可怕的是,血荒是全國面臨的一個普遍現象。
中國是人口大國,流動的血液儲備堪稱世界第一,怎么會血荒呢?事實是,血漿的主要來源還得靠學生、軍隊,學校一放暑假,血源就會一下子緊張起來。那么普通人為什么不愿獻血呢?央視節目中說,有一個調查表明,血荒的最主要原因是民眾怕染上病而不敢獻血。這個原因讓人有些意想不到。獻血和得病本來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公眾的擔憂是不是有些過度了呢?這樣的擔憂又是來自何方呢?
這種擔憂來自對醫療環境的不信任,所以也就有了現實的土壤。事實上,因為獻血而染上愛滋的例子活生生存在,某些艾滋村就是“血頭”組織村民獻血后的產物。而公眾在解讀這些新聞時,往往會過濾掉事件特殊的背景和環境,只留下與自己有關的部分。于是,獻血可能導致艾滋成了結論。盡管專家一再稱,現在獻血都是用一次性消毒用具,絕對安全,可光聽專家的這么幾句話恐怕難以驅散民眾的疑慮。起碼,你得直觀形象地告訴民眾,獻血的過程是怎么樣的,是怎么樣消毒的,怎么樣保證抽血用具是一次性使用,獻血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其實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有領導人或者醫務人員帶頭獻血,那么這個效果就更加強烈。就拿昆明來說,要是昆明市長帶頭在街頭獻血,那些市民還會有這么多疑慮嗎?
血荒背后,其實是人心在晃動,在慌張。而一幕幕諸如拿著血漿澆花的丑劇,又在加劇我們的焦慮和不信任。誰也不希望流淌在我們身體里的血,卻被某些人不負責地隨意處置,沒有讓人信任的管理,就不會有獻血者的井噴。當我們得自帶血源走進醫院時,我們得追問,這個社會不缺乏守望相助的精神和美德,它們到底在哪里被堵住了呢?對于0型血來說,還比較幸運,容易找到血源,可是AB型的呢?前幾年浙江有個叫毛陳冰的大學生,得知貴州有一個和她的血型AB型RH陰性相同的農村孕婦急需輸血,馬上借錢乘飛機奔赴千里送上了救命的血,可是這樣的事情不可能常常發生。
救人的血,不應該在路上,應該在庫里。而要做到這一點,要通過宣傳,通過各種制度上的保證,通過法律,先消解民眾的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