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履職兩年多的世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
林毅夫的觀點振聾發聵。對林教授的觀點,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我國目前缺少真正為中小企業、個人和農戶服務的金融機構,雖然有些地方也成立了諸如村鎮銀行、中小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但是,從這些金融機構的實際運作來看,并沒有完全按照其定位開展業務;二是大銀行只愿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他們的目標,不是服務,而是賺錢,他們的服務對象,也只會是大企業和富人,而不是中小企業與窮人。
其實,按照目前多數銀行的做法,以及銀行資金在運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情況來看,窮人將錢存在銀行,不僅是補貼富人,而且是傷害自己。以公眾最為關心的房地產市場為例,窮人們省吃儉用將錢存在了銀行,目的就是通過以小積多達到購買住房的目的。但是,這些錢被銀行貸給了開發商以后,開發商不僅沒有給窮人帶來好處,反而將房價抬得高高的,使存錢的窮人越存越買不起房。
但是,如果窮人不把錢存在銀行,又該放在哪里呢?哪里是窮人投資的場所呢?即便有的窮人想通過投資創業改變生活,又有幾個銀行會支持窮人呢?
中國的窮人不僅傻,而且可憐。傻就傻在明知道錢存在銀行對自己沒有什么好處,但是,為了孩子將來的學習和家人的看病以及住房等問題,又不得不把錢存入銀行,甘作傻子。可憐則可憐在除了銀行,很難找到穩妥的投資增值渠道。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議論,即中國的老百姓缺乏創業意識、創業精神。這話不能說沒有道理,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安分守己和循規蹈矩,確實多數老百姓缺少創業的熱情和沖動。但是,假如老百姓有創業的沖動和熱情,他們又能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呢?很多情況下,可能不僅沒有支持和幫助,反而可能是通過收費、罰款等不斷地損害他們的利益吧。如此,老百姓的創業意識和精神還如何形成呢?
孟加拉國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因為創辦農村銀行,而被稱為“窮人銀行家”,又因他所倡導的小額信貸業務在全球幫助數百萬人口脫貧,而被授予了2006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那么,我們的銀行和銀行家們,何時才有這樣的奉獻精神呢?“窮人銀行”、“窮人經濟學”何時才能進入中國的教科書呢?
窮人追求平等、渴望公平,并不完全是為了財富,而是權利。如果連基本的權利都得不到保證,還何談公平、平等呢?從這一點來看,林毅夫關于“窮人將錢存在銀行等于補貼”富人的說法,就不僅僅是一種觀點,而是一種警示了。
林毅夫作為作為首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我們希望林毅夫不僅要在世行多為發展中國家爭取話語權,還要能夠把“窮人銀行”、“窮人經濟學”的理念帶回國內,能夠讓中國的銀行、銀行家、企業家和官員們多一點窮人意識、窮人觀念,能夠實實在在地為窮人做點實事、辦點好事,讓中國的窮人能夠不再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