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國有銀行本周再次成為眾矢之的,繼零鈔點鈔費、賬單打印費之后,跨行取款手續費再次成為銀行創收的新法寶。令廣大儲戶慶幸的是,還好銀行沒說由于房租水電等運營成本上漲,從某月某日起凡是進營業廳辦理業務的儲戶都要購買門票。
農行上市以來,國有四大行已經在A股市場上團聚了。面對日益龐大的機構規模和每季度都要給投資者交代的業績,吃慣了大鍋飯的國有銀行這幾年的壓力恐怕比過去幾十年加起來都要大。
目前我國利率未放開,因此銀行在存貸差上的盈利是一致的,四大國有銀行由于政策原因,這一塊的收入已經非常可觀。但家大業大的四大國有銀行要使得年報或者半年報更好看一些,就得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比較集中的有幾種:投資、中間業務、金融創新等。目前能讓人在公開市場看明白的要算理財產品的銷售。
但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投資水平如何?從他們的理財產品特質就能看出來:一位對銀行理財頗有研究的專業人士介紹,“工農中建四大銀行政策性的東西比較強,在業務方面、產品方面,從四大銀行做的情況來看,褒義詞叫穩健,貶義詞就是比較消極。”
用老百姓都明白的話說,就是掙錢少或者不掙錢,沒法幫助投資者獲得理想收益,更不要提給自己的資產升值了。買理財產品不是發工資,單位可以規定必須用哪個銀行的卡,但無法規定在哪個銀行理財。所以自然而然,結構靈活收益高的股份制銀行在銀行理財這一塊做得風生水起,國有銀行只能在儲蓄所游說上了歲數的老年人買所謂的保險型理財產品。
技術不行,也有銀行在服務上做文章,讓儲戶賓至如歸,為儲戶著想,從而靠優質貼心的服務達到收費的目的。這點上,四大銀行的優勢也沒有。不用搜索引擎,大家就能回憶起中國銀行曾經讓一位病重的老人坐著救護車被擔架抬進銀行簽字取款;工商銀行的系統錯誤讓一個年輕人背上盜竊金融機構罪;更不消說多少消費者在半夜查賬的時候發現賬上多了幾個億忐忑得睡不著的案例,銀行對此輕描淡寫地說是系統測試。
國有四大行占市場份額高,渠道廣,用戶多。最直接最能短平快地收到錢的,就是提高中間業務費用,讓每個用戶都不得不掏錢。
好在這次幾大銀行“不謀而合”地上調跨行取款手續費事件,已經引起國家發改委的注意。發改委有關負責人透露,新《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已經起草完成。
作為在強大的銀行面前毫無反抗能力的普通儲戶,除了盡量自己多跑跑腿,或者多用網銀以外,就用腳投票吧——去那些把儲戶當作上帝的股份制銀行。總有一天,在外資銀行和國內中小銀行的競爭下,四大國有銀行會意識到他們曾經犯下過多么愚蠢的錯誤,而這些錯誤,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從投資的角度看,這幾家銀行如果只能依靠提高中間業務收費來創收,那目前的股價不是被低估,而是被高估了。金融業的全面競爭早晚要到來,到了利率市場化的那一天,工農中建沒準就成了垃圾股。(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