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7年10月31日 09:05:00A
我出生在被稱為“海峽和平女神”媽祖誕生地湄洲島對岸的一個村莊,自幼受到媽祖文化的熏陶。長大后隨父母移居福州,與民族英雄林則徐故居毗鄰。林則徐剛正不阿、憂國憂民、大義凜然、忍辱負重的精神吸引我經常在其紀念館流連忘返,從而與中華傳統文化及民族情感結下深厚的情結。有緣的是,在我遠赴非洲莫桑比克經商辦企業多年后,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林則徐研究委員會聘請我任海外常務理事,之后我看了很多史籍和林公日記,了解到林則徐在世時對同出莆田九牧林后裔的祖姑媽祖深為推崇。媽祖也是他為官處世特別是主持禁煙運動的精神支柱之一。
今年9月21日,我邀請以林則徐六世嫡孫女林岷教授為會長的林則徐研究會一行,到我家鄉莆田祭拜和平女神媽祖。當天上午,我們一行前往湄洲島媽祖祖廟,受到祖廟董事會總干事也是負責女神媽祖日常梳妝護理的人間侍女李少霞的歡迎。李總干事說:“今天是個好日子,我剛在祖廟正殿為媽祖娘娘主持凈身梳妝更換龍袍的儀式,后天媽祖娘娘將巡安臺灣,你們恰好是為媽祖娘娘送行”。并介紹了媽祖將赴臺巡安的一些情況。林岷會長說,林公十分敬重自己的先祖,從小深受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熏陶,他為官任職每到一地,都必祭拜媽祖廟,若發現廟已破舊,便立即命令修繕。
交流中兩會達成今后攜手合作的意向,共同宣傳和弘揚媽祖與林則徐共同的大德仁愛一心為民的精神。林岷會長率隨行成員在媽祖圣殿瞻仰媽祖金身,祈祝媽祖再度巡安寶島成功,促進海峽兩岸一家親,助推兩岸統一,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祭拜活動結束離開湄洲島后,我每天關注著媽祖巡安臺灣,臺灣各地民眾敬仰媽祖的盛況。從臺灣同胞虔誠禮拜媽祖、希望兩岸和平的祈愿中,體會到媽祖文化確是聯結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上半年《統一論壇》發表了我的“弘揚媽祖文化、促進祖國統一”,文中闡述了弘揚媽祖文化必將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看法。湄洲行為我進一步研究媽祖文化,促進兩岸和平助力。
媽祖二次赴臺巡安正值1997年湄洲媽祖金身巡安臺灣20周年和媽祖羽化升天1030周年。應臺灣方面的邀請,湄洲祖廟的媽祖金身在臺灣繞境巡游17天,涵蓋91個媽祖宮廟,是歷次媽祖巡安宮廟最多的一次。9月22日,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先生專程前往湄洲島恭迎媽祖。他深情地說,他從小是在新北橋慈惠宮長大,和眾多媽祖信眾一樣,深信他的人生和事業縱然有風風雨雨,但在媽祖慈悲大愛的庇佑下,都是雨過天晴。他虔誠感恩媽祖帶給臺灣老百姓大愛無疆的庇佑!也祈禱媽祖巡臺帶給兩岸和平!他還說隨著他的事業版圖擴展,會將媽祖文化弘揚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將我們的中華文化傳播向全世界!
媽祖起行的23日,湄洲島氣溫高達38度,郭臺銘先生等一行信眾一身正裝、西裝領帶革履,和媽祖陣頭隊32人抬起媽祖金身鑾座,年屆六旬的郭先生親任扛頭,沿著323級臺階出正殿過儀門出山門,在成千上萬民眾的恭送中抵達碼頭,后從福建平潭島坐“海峽號”游輪直航臺灣島。主辦單位之一的慈惠宮主委江清秀先生感慨說:“上世紀80年代臺灣信眾突破阻隔前來朝拜媽祖路程需要三天,現在‘海峽號’航程不到3個小時,朝圣之路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這次的媽祖巡安重現了20年前的場景。1997年,湄洲媽祖金身千年頭一回巡安臺灣102天,行程萬余里,橫跨寶島南北,駐蹕35家宮廟,所到之處全城沸騰,媒體用“十里長街迎媽祖,火樹銀花不夜天”來形容當時的盛況,可以說是兩岸民間一次規模空前的交流里程碑。此次所到之處,又是超過千萬人次前來現場頂禮膜拜,為當地百姓祈福,每到一個縣市都由各縣市的花車隊組成的幾千米表演游行隊伍迎接,沿途市民紛紛拈香敬拜,大量志愿者參與維護秩序,可謂萬人空巷,大鼓陣、車鼓陣、舞龍舞獅隊、八家將、跳街舞的電音三太子、宋元明清朝的御前護衛兵、宮女,讓中華原始的民俗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所到之處總是人山人海,人頭攢動,綿延不絕,川流不息,叩拜行儀者比肩接踵,鑼鼓喧天,鞭炮禮花轟鳴,這種信俗是自發的民俗的,沿途百姓唯恐不夠虔誠,家家戶戶門口擺設香案恭拜,可謂是一次全民參與的流動的“嘉年華”盛會。更讓人欣慰的是信眾中并不是以老年人居多,而是涵蓋了老中青幼兒,大多是拖家帶口的全家參與。不少孩童從小就跟著父母長輩拜媽祖,知道了媽祖祖廟和自己的根在哪里。
10月8日是湄洲媽祖巡安臺灣的重頭戲,在大甲體育場多團體多宮廟聯合舉辦《四海平安》祈福大典,出席活動的有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臺灣地區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臺中市長林佳龍等政商社會名流與全臺上百間宮廟共襄盛舉,臺灣各界各宮廟抬來的上萬尊神像、超萬名信徒齊聚現場同拜媽祖!吳敦義、王金平均致詞,以最虔誠的心祈求媽祖保佑海峽兩岸永續和平發展。表示媽祖文化帶來兩岸實質交流,媽祖巡安必定能改善“冷和”的非常態時機。
據臺灣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先生介紹,臺灣的媽祖宮廟登記在冊的達3000多間,加上沒有登記的有上萬間,媽祖信眾占到臺灣總人口2300萬的百分七十以上,媽祖文化超越了宗教及政治,其進香繞境等活動成為臺灣的民間節日。臺灣是祖國開發較晚的一塊寶地,開發臺灣的先驅者主要是閩粵移民,他們在渡臺時攜尊媽祖作為精神支柱保佑平安,同時也把媽祖信仰從大陸傳播到臺灣,一部臺灣開發史同時也是一部媽祖東渡史。臺灣早期的媽祖也被稱為“開基媽祖”或“開臺媽祖”。在日據時期臺灣人民在外國侵略者的強權政治下,更加懷念自己的祖國和親人,而媽祖信仰就是他們寄托思親懷祖感情的表現。盡管日本侵略者控制很嚴,但媽祖信仰早已深入民間,所以在日據時期臺灣的媽祖廟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更多。每年農歷三月的媽祖生日時,臺中的大甲鎮瀾宮的9天8夜媽祖繞境出巡,被稱為是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現在每年前來湄洲祖廟謁祖進香的臺灣同胞超過30萬人次。
10月9日,湄洲媽祖從臺灣大甲鎮瀾宮起駕回鑾,結束為期17天的兩岸民間交流之旅,臺灣民眾以他們對媽祖的敬仰印證了“媽比姑親,祖比族重”,中華媽祖同一人、兩岸信眾共一家。
習近平主席在接見臺灣某團體時強調:“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文化交往是維系兩岸關系的命脈,媽祖信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承載著臺灣信眾對人同種、神同緣的中華文化的認同。猶如湄洲島上一幅“湄洲媽祖杯”全國漫畫大賽的解說詞:“媽祖:媽媽的媽,祖國的祖!”隨著時間的推移,媽祖文化正成為維系兩岸血肉親情的精神紐帶和跨越兩岸歷史鴻溝的橋梁。媽祖作為“海峽和平女神”,將在推動海峽兩岸同根同文的交流,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顯現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作者:張飛帆(莫桑比克統促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