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年08月18日 17:09:00A
——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述評
大江奔流,晝夜不息。
橫貫東中西,長江干流綿延6300多公里。長江經濟帶11省市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超45%,人口比重逾40%。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
吹響新號角,踏上新航程。兩年多來,長江經濟帶各省市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20多個日日夜夜里,記者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采訪團沿江采訪,感人心正齊,見攻堅正酣。
謀全局,爭主動
三峽庫區,重慶巫山,全縣3000多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沒有一家化工污染企業。
巫山的底氣,源自對生態的堅守。“綠色發展是大局,決不能讓污染企業進巫山、染長江。”
這里是長江上游。如今在重慶人的心目中,身居上游,就要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體現“上游水平”。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是重慶發展的重要定位。
“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鏗鏘之聲宣示堅定意志,沿線省市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謀全局,爭主動。
“沒有赤水河,就沒有茅臺酒。”茅臺集團負責人介紹說,公司上新的生產線前先上環保項目,并出資幫扶上游貧困山區建設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守護好赤水河,酒香才能飄得更遠。”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長江支流赤水河畔,越來越多的釀酒企業主動參與生態保護。
“晚動不如早動,早動早主動。”同樣讓人欣慰的轉變來自沿線群眾。
烏江水面,漁民們拆除網箱,雖然蒙受損失,卻由衷感嘆“這次做對了”。
江西武寧縣長水村,盧家村小組第十九次修改家訓,加了8個字:尊重自然、保護環境。放下砍刀,拿起廚刀,開辦民宿。“看樹不砍樹,關鍵能持續。”村民盧育明不再砍樹,照樣致富。
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教授向記者表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環境保護里邊蘊含著無限的新需求。”
事實也證明,共抓大保護并不影響發展速度。今年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中,10個省市的經濟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貴州、云南、江西分別以10%、9.2%、9%的增速位列前三。
環保進,污染退
長江的水在哪?在江,更在山。
船行上游,郁郁蔥蔥,靠的是加法。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讓長江上游持續增綠。
金沙江畔,坐落著云南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萬里長江在這里拐出“第一彎”。可這里的過往歲月著實難挨,旱季怕風沙,雨季怕洪水。
7年時間,石鼓鎮林工站站長和朝明帶著同事們在江邊種活柳樹4萬多棵。柳樹駐守的金沙江畔,曾經肆虐的風沙已經低頭。
長江岸線屬于誰?曾經分布許多工廠、碼頭,如今重又還江。
化工清零,岸線整治,做的是減法,讓生產岸線回歸生態岸線。
曾經,長江湖北宜昌段200多公里的岸線上,分布著總長上千公里的沿江化工管道,并形成宜昌第一個產值過千億元的產業。2016年,宜昌痛下決心,向“化工圍江”宣戰:沿江一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3年全部“清零”!
“保護長江責任重大,生態環保是我們的‘必答題’,不是‘選擇題’。”宜昌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退的是化工企業,進的是環保事業。2017年,長江宜昌段水質從Ⅲ類提升到Ⅱ類,長江、清江等重要河流的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全面達標。
湖南岳陽城陵磯新港區,11.9公里的長江岸線上,曾密布著15家碼頭經營單位、47個泊位。湖南堅決推進長江岸線保護,去年全面關停39個非法砂石碼頭,收回岸線10余公里。
上海崇明三島之一的長興島上,700多畝生態林將青草沙水庫與生活生產區隔離。這片相當于10個杭州西湖大小的水域,給一半以上的上海人口提供了清潔飲用水源。
2017年2月,上海制定出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不搞大開發理念更堅決,綠色發展導向更鮮明。崇明設立了全市最高的綠色發展門檻,一方面優化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另一方面引導本島產業向園區集中,發展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生產性服務業,建設綠色經濟的示范區域。
離青草沙水庫不遠,就是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孵化后順流而下的中華鱘幼魚將在此停留數月,適應咸潮后,游向海洋。
“中華鱘的保護應該是在整條長江里,而不只是某個保護區。”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劉健期盼這一天能早日到來。“長江生態好不好,不是人說了算,而是魚說了算。”
建機制,促協作
共抓大保護,“共”字很關鍵。
今年初,云貴川3省正式簽署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此前的2013年6月,3省簽訂了跨界流域聯合執法協議。
護好一江水,勁往一處使,上下游省份聯動護江漸成趨勢。
新安江上,安徽、浙江的環保監測人員每月都會在兩省交界處共同提取水樣,再分別帶回檢測,其結果關系到億元資金走向。自2012年兩省試點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以來,新安江流域每年的總體水質都為優,安徽省黃山市也因此順利拿到生態補償資金。
2016年以來,長江經濟帶規劃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及10個專項規劃印發實施,超過10個涉及多領域的政策文件出臺實施。由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沿江11省市參加的長江經濟帶“1+3”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全面建立;長江下游4省市、中游3省和上游4省市分別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為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提供保障。
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越來越多的資本、技術等要素正向保護長江生態集聚。
“江邊裝個充電寶,船靠港口掃一掃,方便快捷又環保,能耗成本都變少。”湖南岳陽城陵磯港口,使用岸電系統的貨船船長鄧德明說,過去船舶停靠港口時使用柴油機發電,噪音大、污染環境,現在用電,方便又環保。
政府負責關停取締排污企業,清溪谷公司負責修復生態濕地。四川瀘州市納溪區引入企業參與環保,不僅拓寬了資金渠道,也減輕了后續養護壓力。
“以前,你跟我說這清溪河還能變清,我想都不敢想。現在還真是近在眼前了,污染企業已經關了幾年,濕地邊的竹子正在長高。”納溪區大渡口鎮民強村村民龍廷友說。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張藍圖繪到底,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