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7年12月29日 09:26:00A
12月23日,臺灣百個民間團體發起反“勞基法”修惡游行,老中青三代近萬人齊上街頭,統派、“獨派”團體到場,學生社團、軍公教團體和工運團體均未缺席。在社會撕裂的背景下,蔡英文能讓深藍、深綠齊聲討伐,施政水平自然也是非常不一般。
警察和抗議民眾都很辛苦
蔡當局缺乏路線圖、全面鋪開的“改革”引發眾怒,近期更是頻頻違反議事規則、依靠人數優勢強行推進爭議法案,還打算在1月份的臨時會中盡數通過,不同行業、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意識形態的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表示抗議。受此影響,頻繁應付抗議的警察顯然已經成為過勞的群體。面對本次近萬人參與抗議游行,臺北市警察局動用了蔡英文上臺以后最大數量的拒馬,各個分局嚴陣以待,有的警察甚至連續上班20小時以上。
抗議民眾方面,在活動領導人宣布解散、1月5日再戰之后,一些年輕人和“獨派”成員不滿,要求繼續抗議。以年輕人為主的500多名抗議人士開始與警方“打游擊”,到一個路口再表決下一步去哪個路口,靈活性極大、機動性又很強,沒有預案讓警方無從掌握。據次日民眾手繪的路線圖顯示,當夜抗議群眾移動約6公里。原本集中分布的警察“化整為零”、分開出擊,具體到每個路口面對抗議人士未必有優勢,也相對延長了驅離時間。
民進黨當局是警民沖突的始作俑者
蔡英文當局自詡最會溝通,卻讓拒馬蛇籠長期出現在臺北街頭。抗議團體對于蔡英文和賴清德更是如影隨形,“蔡夢想”、“賴功德”已成揭不下的標簽,更是造成警民沖突的關鍵節點。
警察很辛苦,抗議的民眾也很辛苦,民進黨當局作為始作俑者卻躲在背后。對于警察來講,民進黨在野時期批評他們作風強硬,要求更為柔和地對待群眾;上臺后又要求他們“依法”對待抗議者。手段柔和的警界高官如今已很難吃香,前任“警政署長”陳國恩在處理“反對年金改革團體”抗議時不夠強硬而遭撤換;新任“署長”是陳菊嫡系、寧緊勿松,大陣仗對待民眾抗議。
近期,三百名勞工在立法機構門前抗議,守候的警察竟然多達千人;十幾個深綠人士在領導人官邸附近集會,也遭到五百名員警包圍。蔡英文當局以三倍甚至于幾十倍的優勢警力對待“心中最軟的一塊”、民進黨同盟者,若不是恐慌至極,何至于如此?
“催化劑”是蔡英文的自我算計
今年下半年,柯文哲炮打民進黨中央的力度不減,這引來民進黨人的警告。民進黨籍內政部門主管先將高雄市警察局長升任為“警政署長”,又在未告知柯文哲的情況下把臺北市警察局長邱豐光調任為“警政署副署長”,同時將臺中市警察局長陳嘉昌調派臺北市警察局,埋下了本次警方處置不力的根源。
按慣例,臺北警察局長人選應當由“警政署”提供三個人選,再由市長柯文哲圈選其中一人。調走柯文哲的警察局長也會提前告知。一般情況下,臺北市警察局長升任“警政署長”、高雄市警察局長為副手的可能性更大。
民進黨一次性違反上述三個慣例,很明顯是打臉柯文哲。邱豐光是柯文哲的愛將,民進直接調走柯文哲的大將、調來未經柯文哲審定的警察局長,敲打柯文哲的意味很明顯。
此前,臺北警方面對民眾抗議,由于前局長邱豐光自己“做專業決定”、責任自負,都得到較好的處理。新任局長陳嘉昌與柯文哲關系不好,缺乏處理抗議活動的經驗,更不知如何下決定。抗議團體超過核定時間后不知如何處理,陳嘉昌還問柯文哲怎么辦?在處理過程中,臺北市警方竟然出現疑似“抓律師”的情況,外界一片驚訝。
蔡英文禍水引向柯文哲
如今陳嘉昌和柯文哲對于誰下令“抓律師”都一頭霧水。由于警方沒辦法解釋清楚,柯文哲在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情況下起身回應媒體。26日,柯文哲在市政會議上表示,警方脫序行為他可以擔下來,但警察局方面出了問題卻沒有回應,要市長解釋所有問題,這樣太過分。
蔡英文當局基于政治算計調走熟悉情況的警察局長,又強硬派出沒有相關經驗的新局長,更在新舊交接的過程中故意給市長難堪,埋下警方應對不力的種子。更深層次來看,蔡英文當局胡亂“改革”才是根源。如今,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推給下屬,將民眾怒火引向柯文哲,蔡英文就可以金蟬脫殼了。(作者:李東海,四川省臺灣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