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7年11月30日 15:09:00A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在北京的生活有千般樣好,但有一樣是我真的有點受不了的,就是生活節奏太快了,壓力非常大,競爭很激烈,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停下來,松口氣。
這時我就會想到臺灣人最喜歡的慢活。
什么是慢活呢?
就像字義上說的:放慢生活,它倡導的是人們擺脫對物質瘋狂的迷戀,重過簡單的生活,并減少“壓力,加班,和可能伴隨著它的心理代價”。要尋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并專注于個人價值的實現,和建立人際關系的人生目標,而不是純粹為了消費而追求經濟成功。
這股風潮在臺灣已經很久了,我記得大約2000年時就有了。臺灣有很多人注重養生,講究“關照內心”,以及“活在當下”。慈濟的師父就說,修行是什么?就是吃飯的時候吃飯,走路的時候走路,說的容易,但做起來難。
你想想,在大陸現在流行的是“搶占用戶的時間”,一堆工具教你如何省時間,要你在通勤的時候聽音頻課程,其實這樣的生活真的挺累的。
在臺灣近二十年前就有人發現這種快餐式的生活是粗糙的、缺乏關懷的。于是,一群關注“如何生活是好”的先鋒,在各個領域和層次,以各種創新的方式,體現“慢”的態度。
例如慢設計,它涉及的不只是耐力或速度,而是深思和熟慮,還有溫柔而充滿愛意的關照,當然還有環保。很多產品本身就很貼心,方便人使用,像無印良品就有點這種感覺。
慢食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不只說要慢慢品嘗,更是一種懂得珍惜和欣賞的生活態度。我們吃的東西,應該是以更緩和的步調去培植、去烹煮和食用。慢吞吞并非慢食的目標,慢的真義是指你必須能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掌握自己的品味,世界才會更加豐富。
另外,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塞得滿滿的頭條和大標題,人們注重時效、嘩然、轟動、猛料、私隱!奥龑憽钡膽B度,不只是要慢慢寫、經過思考地寫,而是要懂得欣賞和理解,尋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好好讀一本書,寫一段感受;研究傳統的文化,不讓它們成廢墟;學習如何言之有物,文字是有靈魂的。經常閱讀和制造快餐化文字,只會讓創造力愈來愈喪失。
最重要的,算是“慢愛”了吧。快餐般的戀情、一夜情,為了排遣寂寞的戀愛,是否來得太快、太無原則?樸實純真的愛情,是需要你自己先慢下來,懂得欣賞和贊美身邊的事物。否則,寂寞是永恒的。
我想,慢生活大概是做一個優雅現代人所需要的。慢不是懶惰,而是更加認真關注細節;慢不是拖延,但事要經過大腦神經系統的分析;慢不是沖動地愛上一個人,而是保持在一定距離外暗自審視,以確定對方是否值得傾注深情;慢是反省,在向前看的同時,也需要總結教訓。
其實大陸也開始有人關注慢生活了,只是這風氣還并沒有成形。希望有一天更多人能放慢腳步,享受當下。
【作者簡介】
到尾,70后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干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