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7年08月09日 09:25:00A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是座島,這你知道。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島外還有島,我們管它們叫“離島”。東南邊有兩個離島對臺灣人來說很有名,一個叫“蘭嶼”,一個叫“綠島”。今天我們就說一下蘭嶼。
蘭嶼,多么美的名字,它是飛魚的故鄉(xiāng),卻也是核廢料存放場,還曾是“落后原住民”的代名詞……但總體而言,蘭嶼是個非常悠閑快樂的地方,值得花一周的時間去慢慢體驗。
蘭嶼位于臺灣東南方太平洋中,面積只有48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北京朝陽區(qū)的九分之一。騎著摩托車悠閑地環(huán)島一圈,約莫一個半小時就繞完了。蘭嶼居民是原住民“達悟族”,人口約三千余人,只有蘭嶼才有。達悟族稱自己的島為“人之島”,直到1947年,因島上盛產蝴蝶蘭才改名為“蘭嶼”。
到蘭嶼的交通很不方便,每天只有8班航班、4班船班可以往返臺灣,坐船從最近的臺東出發(fā),也得花兩個半小時,某方面來說這樣也挺好的,沒被“文明”污染了。像是達悟族人從穿著、居住、祭典到生活形態(tài),至今仍是原汁原味,這就很難得。
蘭嶼平地不多,種也是種水芋、蕃薯為主食,也有養(yǎng)雞、豬、山羊等,山羊最多,滿山遍野都是,從海邊到陡峭山壁上,都能看到。但達悟人更常做的是下海打漁,達悟男人穿著“丁字褲”以麻布纏繞胯部而成,就是為了適應炎熱的氣候及下海工作而生。不過,現(xiàn)在只有老人家會天天穿著丁字褲去田里工作,族人穿上丁字褲,只有祭典的時候啦!
蘭嶼天氣熱,過去都住在“穴居地下屋”中,這種幾乎只有屋頂露出地面的建筑由石板和木材堆棧而成,別看它長得不如現(xiàn)代房屋那般討喜,但它居然能抵御每年的臺風,又能讓人適應當地終年攝氏30多度的高溫。記得蔣夫人宋美齡看到達悟人住在地下屋中生活,心生憐憫,特意蓋了一批“國宅”給族人住,但是族人并不領情。不過話說回來,當今達悟族年輕人幾乎都住一般平房,大多是到臺灣島工地學習建筑技術后返鄉(xiāng)自己蓋。仍住在地下屋的,真的只有老人家了。
在達悟人生活中,每年三到六月的“飛魚祭”是傳統(tǒng)重要祭典,飛魚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魚類。三月時大批飛魚回游而來,此時會舉行隆重的“拼板舟”下海儀式,族人只能劃“拼板舟”、搭小船出海,用架網、下海趕魚的傳統(tǒng)方式捕捉鬼頭刀、飛魚等洄游性魚類,否則會引來惡運,日后都捉不到魚。因為每年也不貪不捕多,所以都能讓生態(tài)保持平衡。
抓飛魚時搭乘的拼板舟,興建過程也是族里的大事。造一艘十人坐大船要三年,船體由21到27塊木板組合,再以木棉或樹脂接合,不用一根鐵釘,并雕刻上傳統(tǒng)圖案。2007年曾有紀錄片工作者邀集族人興建超大拼板舟,還劃行到臺北……如果能劃到大陸就更好了。
1982年,臺灣電力公司在蘭嶼建造“低放射核能廢料儲存場”,讓這個小島蒙上一層陰影。到1996年,達悟族人因懷疑臺電將“高放射核廢料”偷渡入島而發(fā)動激烈抗爭,停運任何核廢料至今。雖然停運至今已經17年,族人也因臺電回饋金而生活改善,但是想到核廢料就很可怕……如果你要去蘭嶼,也要注意不要接近核廢料場哦。
【作者簡介】
到尾,70后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干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