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8年12月15日 08:03:00A
近期,“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新大陸——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云南活動報道團走進臺企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中國臺灣網 張亞靜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15日大理訊(記者 王怡然) 寬敞的加工車間里,十幾位女工圍坐一個大臺子前,上面堆滿待處理的山葵根莖,只見女工們人手一把形如彎月的小刀,飛快地把根莖上多余的根須和雜質削掉。流水線的一端,成筐的山葵桿正被工人們倒入機器的清洗槽中,清洗完的山葵被傳送帶緩緩輸送至車間深加工區。
這是近期“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新大陸——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云南活動報道團走進臺企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車間看到的生產景象。
公司董事長羅霓云拿起一個山葵根對報道團介紹說:“你們去吃日本料理的時候,有的餐廳會當客人面把山葵現磨成泥,做壽司和生魚片的蘸醬,很辣,一口下去,鼻涕眼淚就流下來了。”
據了解,羅霓云目前是云南唯一一個種山葵的臺商,她公司的山葵主要作為原材料出口日本,因為日本是山葵消費大國。目前,川達每年出口到日本的山葵達2000多噸,價值2000多萬元人民幣。“日本人超愛吃山葵。山葵是一種經濟價值極高的辛香料農作物,主要用于制作海鮮調味品,它除了具有強殺菌和殺滅消化系統寄生蟲的作用之外,還有防癌抗癌、抗哮喘等作用。”
今年56歲的羅霓云出生于澎湖,已在云南種了18年山葵。早在1986年,羅霓云就在阿里山接觸到山葵產業,那時臺灣許多高檔日本料理餐廳對山葵產品青芥辣的需求很大,于是她開始做銷售代理,后來看利潤可觀,索性自己購買山葵加工出售,后來當地政策改變,阿里山地區的山葵種植受到影響,羅霓云不得不在臺灣之外尋找合適的種植地區,因為在臺灣地區,山葵產地只有阿里山。后來聽說云南的氣候適合種山葵,于是經過考察后,于2001年9月在宜良投資成立了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
做了18年的山葵出口,目前川達公司的外銷訂單已經非常穩定。羅霓云說,從今年開始,自己“邁出了一大步”——她開始拓展內銷市場。
談到內銷市場,羅霓云有點懊惱:“目前我們是外銷養內銷,內銷每個月都在賠錢,但是沒關系,我們養得起。但是我真地很苦惱,我這么好的山葵產品卻找不到銷路。”
羅霓云決定做內銷是因為經過18年的經營,她發現自己日本客戶的山葵產品從沒賣到大陸來,“所以我就對他們講,既然你們的山葵產品賣不到大陸來,那我就不客氣了,我要自己開始生產加工山葵產品在大陸銷售。大陸十幾億人對山葵這么好的、有益健康的食材完全不熟知,我特別想要把它推薦給大陸的消費者。”
決定拓展內銷市場,還因為羅霓云看好云南在食品加工業所蘊含的潛力,她說云南有三個產業特別值得推薦:特色農業、旅游業和食品加工業。“我發覺不論經濟景氣或者不景氣,總會有人旅游,有人旅游就會有伴手禮的消費。云南的鮮花餅已經很有名,來這里玩的人都會買,但是云南還有很多特色食材有待開發,于是我就決定把山葵和當地食材結合做伴手禮。”
聽了羅霓云以上的介紹,報道團里來自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的林謝雨彤問,那您未來20年有什么發展計劃嗎?
羅霓云指著自己公司研發的一排山葵食品伴手禮說:“這些就是我未來20年在云南的奮斗目標。”
羅霓云把她研發的綠火山葵醬、山葵酥粑、山葵豆、山葵花生、山葵辣椒醬、山葵芝麻酥拆開請大家品嘗。
“你們看,這個山葵辣椒醬是把山葵的桿跟云南當地食材糟辣子混合發酵后做成的,形成的酸味口感很好。云南還有種當地食材叫粑粑,這個山葵酥粑就是粑粑和山葵做成的伴手禮。目前我在麗江開了個小食品廠專門做伴手禮。”羅霓云給報道團介紹說。
采訪最后,羅霓云告訴記者,自己想要拓展內銷市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她想讓更多山區里的農戶因種植山葵脫貧。
“我真的不是在唱高調。”羅霓云言辭懇切,“我們公司的山葵基地目前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麗江、保山等偏遠高寒山區,如果我的山葵產品內銷渠道打開了,我就要擴大山葵種植基地,從而可以讓更多高寒山區的農戶因為種山葵獲得一個穩定的生活來源,因為種山葵的經濟效益比種其他農作物要高。同時我也希望大陸的消費者在購買享受我們川達的山葵產品時能夠聯想到,自己吃的這個山葵食品是由云南高寒山區里的農民栽種的,購買這些山葵產品,同時也是在幫助這些貧困農戶,給他們帶去了收入。”(完)
近期,“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新大陸——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云南活動報道團走進臺企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和該公司董事長羅霓云(綠衣者)交流。(中國臺灣網 張亞靜 攝)
近期,“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新大陸——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云南活動報道團走進臺企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中國臺灣網 張亞靜 攝)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