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臺灣“金融男”的中年再創業
糖醋魚、咕咾肉、三杯雞、蚵仔煎……琳瑯滿目的菜式端上桌來,色香味俱全。仔細品嘗才發現,它們竟然全都是素食!
這是杭州百姓走進慶春路上一家名叫“素·繽紛”的臺灣自助餐廳時,常常會有的驚詫。每當此時,總經理潘仁卿就會笑著走上前,耐心介紹素食是如何“以假亂真”的。
開張一年多來,素·繽紛餐廳打響了臺式素食的名聲。現如今,不少杭州市民慕名前來,總是將店里擠得人頭攢動。忙碌的午市過后,潘仁卿總算能喘口氣,和記者聊一聊推廣素食的心路歷程。
創辦素·繽紛之前,潘仁卿是一位臺灣“金融白領”,行業特性帶來的工作壓力讓他日感疲憊。一次偶然的機會,長年茹素的他到杭州觀光,驚奇發現偌大一個“人間天堂”居然只找到一家素菜餐館。
“我忽然感覺,商機來了!”潘仁卿說。經過一番調研,他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斷:杭州雖是海內外知名的觀光休閑城市,但與北京、上海這些大都市相比,素食餐飲業才剛剛起步。
“而在臺灣,常態性吃素的人口已經達到三四百萬,占總人口的近10%。大家覺得素食講求自然,有利于健康養生,也是環保之選。”潘仁卿認為,臺灣的素食經驗值得在杭州推廣。
于是,他決心放下一切,邀集7位志同道合的親朋好友,跨海而來。合伙人中有的是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但更多是和他一樣遭遇“中年危機”的同齡人。“在旁人眼里,我們年屆不惑才來大陸創業,有種‘破釜沉舟’的壯烈感。”潘仁卿說。
萬事開頭難,創業之初,他們遭遇過房東無故毀約,也經歷了開張“零進賬”的慘淡。“最難的還是食材采購。”潘仁卿說,素食者對食材要求有門檻,剛開始對大陸市場不了解,以至于連食材都要從臺灣親自背。“每次從臺灣回來,除了隨身衣物之外,所有人的行李里都塞滿各種食材和調料。”
所幸有團隊的齊心努力和當地臺辦的協助,素·繽紛堅持了下來。堅持潘仁卿奉行的品質與服務“兩手抓”理念,餐廳逐漸走上正軌,現在即將全部收回投資成本,并有了開設分店的規劃。
“中國人很喜歡吃,面對素食也會想要花樣豐富、味道鮮美。”潘仁卿說,因此素·繽紛不滿足于市場上已有的種類,始終注重菜品研發,同時結合臺灣特色,終于成功將素食蚵仔煎、擔仔面、米糕……寫入菜單。
今年5月,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到店里調研。潘仁卿熱情地引著張主任走進后廚,“見識”繽紛多彩的素食美味,張志軍對此連連贊許。
潘仁卿格外看重的還有服務。“閩南話里有一句老話叫做‘吃飯皇帝大’。”他說,服務員對顧客提供情緒化的服務,“是服務行業的大忌,所以我們強調服務一定要做到到位。”
因此,盡管已是大眾點評網上名列前茅的熱門餐廳,老板潘仁卿還是堅持親自站在店門口迎來送往,招呼客人。一句“餐飲業賣吃,更賣服務”,更常常掛在他的嘴邊。
來大陸創業,潘仁卿沒有退路也沒打算給自己留退路。他說:“我始終認為,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追求的越發強烈,會讓素食產業獲得長久的生存周期。”
對于以素食推廣為后半生事業,43歲的潘仁卿也自認“野心并不大”。他說:“讓社會上99%的人敢于嘗試吃素,從而愛上吃素,就很好了。”(記者段菁菁 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