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兩所高校即將合并的消息在兩岸引起關注。據臺媒報道,臺灣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的合并案獲臺當局有關部門審核同意,兩校將于2016年11月1日正式合并為“清華大學”,并于2017學年起合并招生。
高校合并之事,不論在大陸還是臺灣都不算新鮮事。不過,這則新聞卻引起很多大陸人的興趣,大家驚訝原來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歷史的風云際會,使海峽兩岸出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不少在大陸創立的學校曾“在臺復校”,導致兩岸有不少名字相似或淵源頗深的學校,而清華大學就是典型的兩岸同名、同源高校。
這是臺灣清華大學校園內的一處模型。(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臺灣清華大學位于新竹市,成立于1956年,由曾擔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擔任首任校長。臺灣清華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同根同源,擁有共同的校訓、校徽和校歌,辦學理念、育人精神以及校風文化也都息息相通。近年來,兩校交流合作頻繁而密切。“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正道出了兩校血濃于水的關系。
這是臺灣交通大學校園內的雕塑景觀“飲水思源”。(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位于新竹的臺灣“交通大學”,源自1896年在上海創校的交通大學,與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有關。1958年,交通大學在臺灣復校。臺灣交通大學比臺灣清華大學晚成立兩年,但兩個學校幾乎有著相似的發展經歷。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的第一個高科技園區選址也在新竹,與這兩所著名大學非常有關聯。
臺灣中山大學的物理館(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位于高雄的臺灣“中山大學”與位于廣東的中山大學源于一脈。當年,孫中山先生創建了一文一武兩所大學,這文就說的是廣東大學。1926年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臺灣的中山大學1980年才開始建校,校址選在風景秀麗的高雄,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成為臺灣南部的學術重鎮。兩岸中山大學不僅校名相同,校訓都是孫中山親筆所題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連校歌幾乎都一樣。
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東吳大學,英文校名Soochow University。奇怪了,為何東吳大學的英文名與中文名毫無關系?原來,Soochow是東吳大學早年在大陸建校時用的英文校名,Soochow即蘇州,而蘇州在三國時代稱“東吳”。所以,現在在臺灣的東吳大學與大陸的蘇州大學,系出同門。
臺灣的暨南國際大學,簡稱“暨南大學”,是臺灣地區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暨南大學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兩岸皆然。其前身為清末設在南京的“暨南學堂”,是華僑教育史上占有獨特地位的學校。臺灣的暨南國際大學是臺灣海拔最高的大學,學校遠離塵囂,綠樹環繞,但又交通便利,是學習、研究的理想場所。
總之,清華、交通、中山、暨南……海峽兩岸這些同名學校,并非巧合,而是一脈相承。如今,兩岸這些同名學校彼此都建立起許多聯系,在合作培養人才、探索前沿科學等方面都有交流,已然成為兩岸教育交流的先鋒,見證著兩岸“血脈”相連,同根同源。(趙鳳艷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