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5日至20日,“安徽文化周”演出團一行59人在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臧世凱帶領下,赴臺灣參加“安徽文化周”演出,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觀眾在贊嘆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更為安徽藝術家的精湛表演而折服。
這次赴臺演出是今年安徽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盛事,是宣傳安徽、展示安徽的重要平臺,是文化之旅、合作之行。
陣容強大,特色鮮明。按照“安徽特色、膾炙人口”的思路,省文化廳挑選精干人員,組織名團名角一流陣容,演出名劇名段。演出團由省黃梅戲劇院、安慶再芬黃梅戲劇院、省徽京劇院榮獲國家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的7位著名演員領銜出演,15位國家一級演員參演。節目由黃梅戲、徽劇和京劇組成,分黃梅金曲、徽風皖韻、黃梅經典三大部分,既有傳統經典折子戲,又有現代名劇選段,匯集名劇、名家、名角、名段于一臺,安徽特色濃郁,演出水平精湛。
時間緊湊,調度有序。此次演出是“安徽文化周”的重要內容。根據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臧世凱指示,省文化廳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科學調度,合理安排,除來回路程外,演出團在臺灣4天輾轉3地連演4場,每天演出1場,時間雖短,但整個行程緊湊高效,和諧有序。演出團除完成好演出任務外,還參觀、考察了臺灣的文化設施和歷史文化遺址,如著名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南投縣中臺禪寺、臺南赤坎樓、文化產業基地鶯歌鎮、林家花園遺址等。臺灣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簡潔、規范、高效的文化管理方式和大眾文明守紀的人文素養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觀眾踴躍,反響熱烈。 11月16日,“安徽文化周”開幕演出在臺北市久負盛名的孫中山先生紀念館舉行。演出團抵臺前幾天,演出票就被索取一空。盡管當天大雨滂沱,觀眾仍冒雨而來,2500人的劇場座無虛席。演出團首先奉獻了黃梅金曲唱段《游龍戲鳳》選段“天女散花”、《徽商胡雪巖》選段“金貓緣”、《牛郎織女》選段“果然喜從天上降”、《劉海戲貂蟬》選段“十五的月亮為誰圓”、《風塵女畫家》選段“海灘別”等;接著是反映呂布與貂蟬故事的徽劇《小宴》和京劇《程長庚》選段“想當年”。《小宴》讓臺灣觀眾進一步體驗和熟悉了徽劇這一劇種古樸雄渾、大氣沉穩的藝術風格,演員扎實的功底和精彩的技藝贏得滿堂喝彩。演出在“黃梅經典”部分達到高潮,由韓再芬擔綱演出的《女駙馬》選場“洞房”,蔣建國、周源源等演出的黃梅戲傳統小戲《喜榮歸》,演藝精湛,引人入勝。反映“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刁難藥店之女反被奚落無顏的經典小戲《戲牡丹》壓軸登場,由黃新德、李文等聯袂詼諧演出,博得全場觀眾笑聲陣陣。最后,全體演員合唱《天仙配》選段《夫妻雙雙把家還》,熟悉的詞曲讓現場許多臺灣觀眾自覺參與進來,演出在滿堂掌聲、喝彩聲中結束,觀眾仍意猶未盡,連聲稱贊演員“唱得好”、“演得好”。
11月18日,演出團驅車一個半小時,赴臺中縣明臺高級中學為600余名師生演出,附近十幾所中學校長也趕來觀看,演出結束后,明臺高中為每位演員頒發紀念證書。 11月19日,演出團赴臺灣藝術大學為師生演出。兩場演出均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演員們受到了校方的盛情接待。
藝術家們的精彩表演,將徽風皖韻詮釋得淋漓盡致,每曲終了,觀眾都報以長時間掌聲。 4場演出,場場爆滿。
宣傳造勢,影響廣泛。 “安徽文化周”演出引起兩岸媒體的極大興趣和格外關注。臺灣電視媒體對文化周開幕演出作了現場直播,臺灣多家報紙、電臺和網站,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中新社報道了演出盛況,香港鳳凰衛視專題采訪了演員。臺灣媒體競相以“安徽文化周黃梅戲天后來臺開唱”、“安徽戲曲三寶”等大標題和大幅彩色劇照報道“安徽文化周”演出消息,臺北市主要街道還懸掛了上百面演出廣告旗。臺中縣明臺高中和臺灣藝術大學也早早在各自網站上絢麗宣傳,圖文并茂,引以為榮。
這次臺灣“安徽文化周”演出,是傳播徽文化、宣傳新安徽的一次成功營銷和嘗試,為提高安徽的知名度、美譽度發揮了積極作用,增進了臺灣同胞對兩岸同文同種同根的民族情感。臺灣傳大藝術有限公司和臺灣中國傳統文化推廣協會均表示,要加強與安徽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讓臺灣民眾更多地分享安徽燦爛的文化藝術。(張展、應尼)
[責任編輯:徐麗華]